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的背景
印刷经营许可证审批改革有着多方面的背景因素。
一、政策推动下的整体营商环境变革需求
在国家整体的政策导向方面,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旨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例如,“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这一改革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印刷业作为众多行业中的一部分,也被纳入到这一整体的改革框架之中,以适应国家整体营商环境变革的需求。
二、印刷行业自身发展需求促使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印刷行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技术层面看,数字印刷技术不断发展,传统印刷设备和工艺面临更新换代的压力。例如,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的出现,改变了印刷业的生产模式。在市场需求方面,消费者对于印刷品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不断增加,印刷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地调整业务范围和经营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旧有的印刷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印刷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例如较为严格的设备要求等。所以,为了适应印刷行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对印刷经营许可证审批制度进行改革成为必然。
三、适应市场监管模式转变的要求
过去的监管模式可能更侧重于事前审批,对印刷企业的准入门槛设置较多条件。随着市场监管理念的发展,逐渐向“轻审批,重监管”转变。这种转变要求在印刷经营许可证审批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减少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同时加强对印刷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监管,以确保印刷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例如,新规(征求意见稿)体现了“轻审批,重监管”的思路,进一步放宽审批条件,同时加强监管措施,如要求印刷经营者生产的印刷产品批质量应当达到国家或者行业标准,通过年度报告公示平台报送年度报告等。
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的内容
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
一、审批方式的变革
实行告知承诺制
在全国范围内对印刷经营许可证的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这一举措是在中央层面设定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革清单(2021年全国版)中的一部分,与包装印刷企业密切相关的《印刷经营许可证》位列其中,属实行告知承诺的37项中。
有关主管部门要依法列出可量化可操作、不含兜底条款的经营许可条件,明确监管规则和违反承诺后果,一次性告知企业。例如,企业需要明确知晓在印刷经营过程中的各项合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印刷内容的合法性、环保要求等。
对因企业承诺可以减省的审批材料,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对可在企业领证后补交的审批材料,实行容缺办理、限期补交。这大大简化了企业申请许可证时的材料准备工作,提高了申请效率。
对企业自愿作出承诺并按要求提交材料的,要当场作出审批决定。这一改变极大地缩短了企业获取印刷经营许可证的时间,使企业能够更快地开展经营活动。
优化审批服务
- 对于未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其他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采取下放审批权限、精简条件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限等优化审批服务的措施。这有助于提高整个印刷经营许可证审批体系的效率,使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印刷企业都能在更有利的审批环境下运营。
二、放宽审批条件
设备要求放宽
在出版物印刷方面,要求的设备从2台降至1台;从仅限自动对开胶印印刷设备放宽至自动对开胶印、柔印印刷设备,或1台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这一变化适应了印刷企业在设备投资和技术选择上的多样性需求,尤其是考虑到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企业能够满足设备方面的审批条件。
对于包装装潢印刷品,前几年在“放管服”改革中已废除了需要2台十年之内生产且未列入淘汰目录名单的印刷设备(对台数、年限不做要求)的条件,进一步减轻了企业在设备方面的负担。
其他条件的调整
- 新规对不同类型的印刷经营活动(如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专项排版制版装订等)在申请条件上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例如,各类印刷经营活动都强调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且经营范围包括从事印刷经营活动;有适应业务需要的固定生产经营场所、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适应业务需要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等基本条件,同时简化了一些不必要的细分条件,使审批条件更加清晰和统一。
三、加强监管措施
管理制度要求
- 新规对申请从事出版物印刷、包装装潢印刷,提出要有健全的承印验证、登记、保管、交付、销毁等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对申请从事其他印刷品和排版、制版、装订等专项许可,老版已经就有要求)。这有助于规范印刷企业的内部管理流程,确保印刷品从接收到交付的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和记录,保障印刷品的质量和合法性。
产品质量与报告要求
违规处罚规定
- 对违反上述产品质量与报告要求及未取得《印刷法规培训合格证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版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处3万元以下罚款。这一处罚规定明确了企业的责任和违规成本,促使企业遵守相关规定。
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的影响
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带来了广泛的影响。
一、对印刷企业的积极影响
降低准入门槛,促进新企业进入
- 改革放宽了审批条件,尤其是设备要求的放宽,使得新的印刷企业更容易满足准入条件进入市场。例如,一些小型印刷企业可能因为设备投资成本的降低而有机会开展业务。对于想要涉足出版物印刷的企业来说,设备数量要求的减少和设备类型的放宽,使他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灵活的设备配置来申请印刷经营许可证,从而增加了新企业进入印刷市场的可能性,促进了市场的竞争和多元化发展。
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 实行告知承诺制和优化审批服务,大大缩短了企业获取印刷经营许可证的时间。企业可以更快地开展业务,抓住市场机会。例如,当场作出审批决定的告知承诺制,使企业无需长时间等待审批结果,能够迅速投入生产经营,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同时,精简的审批流程和减少的审批材料要求,也减少了企业在申请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推动企业规范管理
- 加强监管措施中的管理制度要求,促使印刷企业建立健全承印验证、登记、保管、交付、销毁等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以及质量保证体系。这有助于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生产经营流程,减少管理漏洞,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例如,严格的承印验证制度可以避免印刷企业承接非法印刷业务,保障企业的合法经营。
二、对印刷行业的影响
促进行业创新与升级
- 随着新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印刷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立足,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例如,数字印刷技术可能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企业可能会探索个性化印刷、按需印刷等新的业务模式。同时,企业为了满足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会加大在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方面的投入,从而推动整个印刷行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优化行业结构与布局
- 改革有利于调整印刷行业的结构,一些小型、灵活的印刷企业可能会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蓬勃发展,与大型印刷企业形成互补。在布局方面,可能会促使印刷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更加合理地分布,例如一些地区可能会形成以数字印刷为特色的印刷产业集群,而另一些地区可能侧重于传统印刷与特色印刷业务的结合。
提升行业整体形象与信誉
- 加强监管措施促使印刷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遵守法律法规和规范经营管理,这有助于提升整个印刷行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和信誉。例如,当印刷企业严格执行承印验证制度,拒绝非法印刷业务时,会减少非法印刷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提高印刷行业的社会认可度。
三、对市场监管的影响
转变监管重点与方式
- 从“轻审批,重监管”的思路出发,监管部门的重点从注重事前审批转向了事中事后监管。例如,通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监管部门可以随机抽取印刷企业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公开,这提高了监管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同时,发现企业不符合承诺条件开展经营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撤销许可证件,这种监管方式更加注重企业的实际经营行为,促使企业在获得许可证后持续遵守相关规定。
提高监管效率与精准度
- 要求印刷企业通过年度报告公示平台报送年度报告,监管部门可以及时获取企业的经营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例如,对于那些在报告中显示经营数据异常或者存在潜在风险的企业,监管部门可以重点关注并进行深入检查。同时,依法及时处理投诉举报也使得监管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印刷企业的违规行为,提高了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 对通过告知承诺取得许可的企业,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企业的失信违法行为记入企业信用记录,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同时,及时将企业履行承诺情况纳入信用记录,并归集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这有助于建立健全印刷行业的信用体系,通过信用约束促使企业遵守规定,提高整个行业的诚信水平。
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的案例分析
以下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分析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的影响。
一、案例一:新企业顺利进入市场
案例详情
- 在某地,有一家小型创业公司计划开展数字印刷业务,主要针对个性化印刷品,如定制的相册、个性化的宣传册等。在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之前,由于设备要求和审批流程较为严格,该企业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多台传统印刷设备,并且要经历漫长的审批过程才能获得许可证。改革后,设备要求的放宽使得该企业仅需1台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就满足了申请条件。同时,实行告知承诺制,企业在承诺符合相关条件并提交必要材料后,当场就获得了印刷经营许可证,能够迅速开展业务。
分析
- 这个案例体现了改革对新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影响。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特别是设备和审批流程方面的简化,使得像这样的小型创业公司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较快的速度进入印刷市场,为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元素。这有助于满足市场上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印刷需求,促进印刷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二、案例二:企业规范管理与发展
案例详情
- 某中型印刷企业,在改革之前,虽然有一定的内部管理制度,但不够完善。在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后,为了符合新规中关于要有健全的承印验证、登记、保管、交付、销毁等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该企业对内部管理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建立了严格的承印验证制度,对每一个印刷订单都进行详细的内容审核和客户信息登记;完善了印刷品保管和交付流程,确保印刷品在各个环节的安全和准确交付;同时加强了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对印刷产品进行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或行业标准。通过这些措施,该企业不仅提高了内部管理效率,减少了管理漏洞,而且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赢得了更多客户的信任,业务量也随之增加。
分析
- 此案例表明改革中的加强监管措施对企业规范管理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监管要求,主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也符合整个印刷行业提升形象和信誉的发展趋势。
三、案例三:市场监管的有效性体现
案例详情
- 在某地,监管部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对印刷企业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有一家印刷企业在通过告知承诺取得印刷经营许可证后,存在不符合承诺条件开展经营的情况,例如没有按照规定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监管部门按照规定责令该企业限期整改。在整改期限内,监管部门持续关注企业的整改情况,并进行了复查。如果该企业逾期不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监管部门将依法撤销其许可证件。
分析
- 这个案例体现了改革后市场监管方式的有效性。“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方式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印刷企业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而对于不符合承诺条件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的措施,体现了监管部门从注重事前审批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转变,确保印刷企业在获得许可证后能够按照规定合法、规范地开展经营活动。
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的未来趋势
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在未来可能呈现以下趋势。
一、持续优化审批流程与条件
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
动态调整审批条件
- 印刷行业技术不断更新,如数字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环保型印刷材料和工艺的创新等,未来的审批条件可能会根据行业技术发展动态调整。例如,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可能会增加对印刷企业环保设备和工艺的要求纳入审批条件;或者随着数字印刷市场份额的扩大,对数字印刷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设备要求进行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与创新监管方式
加强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可能会加大对印刷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频率和深度。例如,增加“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的比例,对重点印刷企业或存在较高风险的印刷业务进行重点监管。同时,加强对印刷企业产品质量的抽检力度,确保印刷产品质量持续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
对于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强,提高企业的违规成本,从而促使企业更加严格地遵守相关规定。例如,除了罚款、责令整改等措施外,可能会增加对违规企业的限制经营措施或者信用惩戒的范围。
创新监管方式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监管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通过收集和分析印刷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如印刷品的类型、数量、销售区域等信息,监管部门可以更精准地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某一地区突然出现大量非法印刷品的印刷源头,或者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印刷品内容进行快速审核,防止非法内容的印刷。
建立跨部门的联合监管机制也可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印刷企业的经营涉及多个方面,如环保、税务、版权等,通过与环保部门、税务部门、版权管理部门等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与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推动印刷业高质量发展
与绿色印刷发展相结合
- 《印刷业“十四五”时期发展专项规划》等行业发展规划强调绿色印刷的发展。未来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可能会更加注重与绿色印刷发展相结合,例如在审批条件中增加对环保型印刷设备、绿色印刷工艺、环保排放指标等方面的要求。鼓励印刷企业采用环保型油墨、纸张等原材料,推动印刷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助力印刷业智能化转型
- 随着印刷业智能化转型的推进,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可能会在审批和监管方面为智能化转型提供支持。例如,对于采用智能化印刷设备和生产管理系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或审批便利;在监管方面,关注智能化印刷企业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新问题,确保印刷业智能化转型的健康发展。
促进印刷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 印刷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产业等的融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印刷经营许可证改革可能会考虑到这种融合发展的需求,例如在审批条件中对涉及跨行业经营的印刷企业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鼓励印刷企业开展与文化创意、互联网相关的创新业务,如印刷与电商结合的个性化定制印刷服务等,推动印刷业在融合发展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