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16位顾问在线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4-10-08 15:02:48
1353
内容摘要:建筑资质抗震的相关规定建筑资质抗震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为了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国务院...
建筑资质抗震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为了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督管理工作。
- 新建、扩建、改建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抗震设防标准。
- 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 城市房屋建筑工程的选址,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抗震防灾专业规划的要求;村庄、集镇建设的工程选址,应当符合村庄与集镇防灾专项规划和村庄与集镇建设规划中有关抗震防灾的要求。
- 采用可能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抗震安全,又没有国家技术标准的新技术、新材料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申请核准。申请时,应当说明是否适用于抗震设防区以及适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范围。
-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甲类和乙类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当有抗震设防专项内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应当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应当作为施工图审查的重要内容。
- 产权人和使用人不得擅自变动或者破坏房屋建筑抗震构件、隔震装置、减震部件或者地震反应观测系统等抗震设施。
- 已建成的某些房屋建筑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且未列入近期拆除改造计划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按现行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鉴定。
- 从事抗震鉴定的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鉴定质量,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 对经鉴定需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产权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抗震加固设计与施工,并按国家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 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鉴定、抗震加固费用,由产权人承担。
- 已按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加固的房屋建筑工程在合理使用年限内,因各种人为因素使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能力受损的,或者因改变原设计使用性质,导致荷载增加或需提高抗震设防类别的,产权人应当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抗震验算、修复或加固。
-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当地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受损房屋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应急评估,并提出恢复重建方案。
- 震后经应急评估需进行抗震鉴定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按照抗震鉴定标准进行鉴定。经鉴定需修复或者抗震加固的,应当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修复或者抗震加固。需易地重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规划和建设。
- 当发生地震的实际烈度大于现行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时,震后修复或者建设的房屋建筑工程,应当以国家地震部门审定、发布的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作为抗震设防的依据。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监督管理,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工程执行抗震设防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村镇建设抗震设防进行指导和监督。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农民自建低层住宅抗震设防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鼓励和指导其采取经济、合理、可靠的抗震措施。
-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有权组织抗震设防检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 地震发生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破坏程度超出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允许范围的房屋建筑工程的破坏原因进行调查,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震调查情况,及时组织力量开展房屋建筑工程抗震科学研究,并对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进行修订。
-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问题都有权检举和投诉。
建筑抗震鉴定有着明确的标准。
- 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现有建筑,在预期的后续使用年限内具有相应的抗震设防目标: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现有建筑,具有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相同的设防目标;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年的现有建筑,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其损坏程度略大。
-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设防目标在相同概率保证的前提下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一致。因此,在遭遇同样的地震影响时,后续使用年限少于50年的建筑,其损坏程度要大于后续使用年限50年的建筑。按后续30年进行鉴定时,95版鉴定标准的第 条规定的设防目标是“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即意味着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大震不倒塌。合理的后续使用年限可能与规范的设计基准期不同,本标准明确划分为30年、40年和50年三个档次。新建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合理选择建筑场地,做到房屋基础牢固避开地震断层、古河道、陡陂等不利地段。
- 根据抗震设防要求,按照抗震设计规范,选择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采用抗震新技术,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 提出了一个用超强率求建筑物地震破坏概率的方法,并评估了现有建筑的抗震能力。
不同地区的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存在差异,这是建筑设计和建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
- 2860个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绝大部分(84%)城镇的设防烈度为6、7度。历次地震的震害表明,低烈度设防区遭遇强烈地震破坏的情况明显大于8度及以上地区,比高烈度设防区更需要提高安全性。因此,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烈度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安全性作了较细致的分析,使低烈度设防区有大幅度的提高。
-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以下是一些建筑资质抗震的案例:
- 中国尊项目在北京CBD核心区建设,是世界上8度抗震设防区第一个建成的超过500m的超高层建筑。该项目在巨震应对、地震逃生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采用了多腔钢管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多项新技术,并在结构体系、多腔钢管钢筋混凝土结构、次结构抗震、地震逃生等领域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讨了工程抗巨震的实用方法。
- 中国传统建筑的梁架一般采用抬梁式构造,在构架的垂直方向上,形成下大上小的结构形状,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优雅的大屋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最突出的形象特征之一,而且对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也做出过相当的贡献。
- 2008标准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为四类,即特殊设防类(甲级)、重点设防类(乙级)、标准设防类(丙级)和适度设防类(丁级),并以强制性条文形式提出,地震区的所有建筑工程应确定抗震设防类别。
上一篇:建筑资质技工要50人吗
下一篇:建筑资质拍卖公告网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