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资质办理的现状
建筑资质办理的现状较为复杂。资质类别的变化明显,如建筑企业资质增项和主项效力相同,取消了只能增项5个专业承包资质的限制,还打破了资质序列限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同时申请多项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或施工劳务资质。
在施工总承包资质承接范围方面,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不仅能从事资质证书许可范围内的相应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等业务,而且所承包的工程应由取得相应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承担。同时,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对所承包工程范围内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施工,也可以将专业工程依法分包给相应的专业承包企业,还能将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施工劳务资质的企业。
对于专业承包资质承接范围,专业承包资质的专业工程应由取得相应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承担,取得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依法分包的专业工程和建设单位依法分包的专业工程,并且可对所承接的专业工程全部自行组织施工,也能将其中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施工劳务资质的企业。
施工劳务资质承接范围也有所变化,取得施工劳务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具有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的企业依法分包的劳务作业。
资质标准的主要指标也有调整,针对“空壳化严重”现象,对主要技术人员数量、注册建造师数量、工程业绩等具体指标及企业承包工程范围进行了调整,增加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主要技术工人指标要求。在资质升级方面,放宽了建造师数量要求,细化了工程业绩指标。
目前很多企业在资质办理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据调查,有80%的企业会遇到各种难题,如企业开发建设规模不足,产品质量标准不过关,所拥有的专业资格人数无法达到相应的资质要求等,这些都成为阻碍企业办理资质的重要因素。很多企业因资质未办理下来而错失生意,且办理过程中常出现无头绪、无门路的情况,跑四五趟相关部门都办不下来。因此,不少企业选择资质代办公司来办理建筑资质,因其有更专业的办理人员,这种新兴服务行业也越来越受青睐。
建筑资质办理的难度分析
建筑资质办理存在诸多难点。
- 企业的建造师数量不达标:建筑企业在建造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办理资质相当困难。企业可通过培养自身员工参加建造师考试以达到办理资质的要求,或选择挂靠的形式让有建造师职业资格证的社会人员把证书挂靠到企业。
- 办理资质时企业上社保问题:办理资质时企业在上社保方面会遇到诸多问题,比如挂靠的证书企业需要给人才上社保,然而人才本身就有社保,这需要企业自身权衡决定。
- 企业去人员考取技工和八大员证书:企业可以选择资质代办的公司安排考试,以节省办理资质的时间和避免资源浪费。
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 资质申请弄虚作假:该行为违规甚至违法,一旦被发现,企业的资质申请将被撤销,还会被列入不良档案,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再次申请,对企业影响极大。
- 业绩问题:企业业绩是衡量建筑企业综合实力的标准和考核指标,企业应注重业绩的积累和保管。在资质升级时,不同专业所需的业绩不同,企业提供的业绩往往难以满足条件,若企业业绩不全或没有业绩,可选择资质代办公司提供的业绩补全业务,但费用较高,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是否选择。
- 人员出现问题:每个建筑资质标准对办理所需人员都有明确规定,人员的学历、专业、职称等条件需符合岗位要求,即使学历专业与岗位要求不一致,其他方面如从业资历、个人业绩等条件符合要求也可。例如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三级资质,要求建造师为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专业等。
- 资质未及时变更:企业的地址、注册资本金、营业执照注册号、经济类型、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企业负责人、企业名称等事项发生变化时,未去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还存在以下难点:
- 资质人员难寻:新创办的企业通常没有对应的技术人员,借助代理机构或其它特别方法聘证可能会出现技术人员个人社保不能迁移、注册不成功等问题,导致资质申请失败。解决此问题可找资质代办公司,其通常有联合人才培养公司或线上专业人才简历。
- 人员社保时间缴纳多久:按照国家标准,公司资质办理人员社保必须出示近3个月的证明材料,近1个月的社保缴费清单。为节省成本,有些公司在将近申报材料时才给职工交纳社保,易被监管部门查出,且必须详细打印出缴纳的社保明细,并加盖当地社保局的公章,否则视为无效。
- 工程业绩达标:建筑公司资质办理升级,除人员要求外还有公司业绩要求。某些专业的资质办理企业会提供企业公司业绩补全的业务,但价格昂贵,企业可根据升级需求决定是否选择。
- 注册资金问题:注册资金的每个专业要求都不同,要注意不要在申请办理资质证书前1个月或2个月注册资金,否则很可能在申报资质证书时被退回。
资质申报通过率一路走低,随着资质申报程序简化、电子申报、数据联网等相继完善,各省的项目数据系统与全国监管的对接、数据共享的完善,各地主管部门不断地完善项目数据核实、录入平台等工作,对资质申报的人员业绩、企业业绩也开始出台相应管理,及业绩在平台上的数据等级要求。资质申报审查难度持续加大。
近期建筑资质办理的政策变化
近期建筑资质办理政策有诸多新变化。
政府将加大对建筑行业的诚信投资,鼓励建筑企业使用智能化技术,加快建筑许可手续的办理进程,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资质办理效率。
全国建筑资质办理新政将重点关注建筑作业安全、新型建筑材料管理等,规定严格审查建筑咨询、设计及施工管理人员的资质;在资质审批、受理和审核中实施智能化管理;鼓励建筑企业开发高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完善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在政策层面为企业投资提供更大的便利。
2022年是资质改革的关键一年,政策变化主要包括:
- 原施工总承包专项资质将改为施工综合资质。
- 已经取得三级施工资质的企业可以续展为二级证书,二级证书也包含了原来的二级资质,相当于三级直接晋升二级。
- 资质审批权限已经下放到各省,提高审批效率,降低申请门槛。
- 专家核查组会对企业的项目业绩进行实地考察,业绩不达标的不予通过,项目业绩企业更要重视。
- 资质改革后,建筑行业目前最关心的是一人一证,查处“挂证”会更容易。全国社保网正式建成后,每个人都将有一个独立的社保账户,这对施工人员的资质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最近,建筑行业资质政策的调整意味着政府对建筑行业的监管更加严格,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能从事建筑活动,这将使行业更加规范化和有序化。新政策还将促使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那些技术力量薄弱、专业能力不足的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新政策也将推动建筑行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由于新政策强调了对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支持,企业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2023年建筑资质改革最新政策包括:
- 资质延期至12月31日,由住建部核发的建筑业企业、工程勘察、工程监理、工程设计企业资质,随后广西、广东、湖北等地方住建部门相继跟进发布本地的延期政策,资质延期工作将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自动进行,建筑企业无需换领资质证书,可继续使用原资质证书参与工程招标投标等活动。
- 企业可直接申请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二级资质。企业按照新申请或增项提交相关材料,企业资产、技术负责人需满足《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规定的相应类别二级资质标准要求,其他指标需满足相应类别三级资质标准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各个地方的二级资质标准可能会存在差异,在办理之前最好先向当地住建部门了解清楚,或拨打向 客服咨询。
- 实行新版资质标准,目前,施工、勘察、监理、设计等新版资质标准尚未发布,企业可以参考去年2月住建部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准备办理工作,而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已经开始实行新的资质标准,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企业条件分为一、二两个资质等级。一级资质按照规定要求,由省住建厅初审后报住建部审批,二级资质由省住建厅审批。
- 动态核查常态化,随着“放服管”改革政策进一步深化,资质动态核查将迎来常态化。
2022年建筑资质办理新规定的变化包括:
- 建筑资质从以前的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划分为甲乙两个等级,二级和三级合并为乙级,一级变为甲级,特级资质变为施工综合资质,部分资质为不分等级。此改动后,以后建筑公司办理某项三级资质,改为办理某项乙级资质。特级资质改为综合资质后,需要企业具备至少两项甲级建筑资质,并满足一定相关业绩才能升级为施工综合资质。
- 合并和并入了一些建筑资质,例如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和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合并为通用专业承包,且不分等级;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和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合并为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且分为甲乙两个等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和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城市及道路照明工程专业承包合并为建筑机电工程专业承包,且分为甲乙两个等级;公路路面工程,公路路基工程,公路交通工程这三项专业承包合并为公路工程类专业承包,且分为甲乙两个等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并入建筑施工总承包等等。
- 施工劳务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施工劳务从很早之前就在每个省市逐步取消,大家也都一直在猜测,是不是承担劳务不再需要资质了,随着2022这次的改革,施工劳务资质也有了明确的改革方案,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办理规定几乎没有变化,但备案制一直都在传以后只能备案劳务专业作业的几项,不像审批制包含11项,但具体还没有相关文件出台。
建筑资质办理的成功案例与失败教训
在代办建筑资质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资质都会申报成功,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的情况。
成功办理建筑资质通常需要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做到严谨和规范,包括准确把握资质标准、合理配置人员、妥善管理业绩和社保等。
而导致建筑资质办理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 人员方面:项目经理在超范围承担项目,项目经理没有岗位证书,施工人员的初始注册时间晚于中标的时间,企业技术经负责人的工作年限不满足资质标准的要求,技术管理人员不提供职称证书、身份证件等,都会导致资质申报失败。
- 业绩方面:企业工程业绩是重要的企业文件,也是企业资质升级时需要提供的主要材料之一。当业绩条件达不到标准时,如项目合同没有签约日期或无效合同,项目设计负责人的签名在施工图和竣工验收图中不一致,业绩表现不符合资质标准的要求,业绩超注册的专业范围等,资质审核将不予通过。
- 社保方面:从去年开始社保全国联网查询,要求企业在资质申报时注册人员必须购买社保,而且还要求是近3个月的。所以企业有的人员是在外面找来挂靠的社保转不了,就会导致资质审核失败。
企业建筑资质办理失败的原因还包括:
- 企业自身问题:如企业注册金注册太晚,可能导致申报开始就不通过。企业人员问题,不同的资质对企业人员要求、数量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建造师数量不足是企业申请资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员社保缴纳情况也是重要指标,且会被审核,企业要为人员特别是挂靠人员缴纳规定的社保。
- 企业业绩问题:新企业申请最低等级的资质不需要业绩,但资质升级需要企业业绩。很多企业办理资质升级失败就是因为企业业绩问题,如果企业平时不注意保管企业相关业绩,导致业绩缺失和有错误的,将直接影响企业进行资质办理,甚至可能导致失败。
- 申请材料问题:企业申请资质的材料要按资质标准准备,包括综合资料、人员资料、工程业绩资料,要按顺序进行装订、组卷,材料组卷有专门的组卷要求,如果企业材料缺失或者其他的方面不符合要求,很可能会影响资质申请。
- 对资质不了解:企业要对所申请的资质有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根据企业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企业申请资质的成功率,而不是一头扎进资质办理中最后导致资质办理失败。
导致建筑资质办理不成功的违规行为还包括:
- 资质申请弄虚作假:这是非常严重的违规行为,甚至可能涉及违法行为。资质标准对企业人员数量、资历、设备和工程业绩等都有明确要求,企业伪造申请材料、数据,被查出来之后申请的资质不仅会被取消,而且还会被列入黑名单,并且很长时间内将不能申请许可。
- 资质等级不够和越等级施工:建筑企业资质有许多等级,企业应根据自身资质等级进行施工,如果资质等级不够而进行越等级施工,公司的工程业绩不会得到认可,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 资质证书已过期,没有进行资质延期:资质证书到期前需要进行资质延期,从而延长资质的使用年限。如果企业在资质证书到期前没有办理延期手续,资质证书已经过期,在这种情况下,资质延期不能再继续办理,只能重新办理新的资质证书。如果证书到期并且企业继续开展工程活动,就是无证经营,企业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 资质证书没有及时进行变更:建筑企业营业地址、注册资本、经济类型、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在公司名称变更了的时候,资质证明书没有办理变更手续。
- 企业人员问题:资质审查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小问题,如员工社会保障没有缴纳或缴纳不完全,人员年龄超过限制等,影响资质的申请和使用。
建筑资质升级办理失败的原因包括:
- 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标中,以非法手段通过相关不正当的途径获得各项工程承包的。
- 项目负责人或者主要人员,未能获得相关证书资格就上岗的。
- 项目未提供图纸,或者有工程立面图不清晰,未能反映出项目为单体建筑。
- 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
- 工程合同协议书明确发包人建设内容与合同名称及竣工验收内容不符合。
- 企业建筑资质生疏挪作他用的,例如将企业只证书出借、租用或者非法转让等行为。
- 工程中提供的设备发票不清晰,未能翻译设备名称及技术指标吗,不予认定。
施工企业在资质升级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包括:
- 业绩很关键,企业不仅要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还要注意不要犯一些小错误,例如图纸不全或者施工图所提供业绩不符。
- 资质人员配备数量、职称都要符合要求,避免人员有重复注册情况出现。
- 企业以施工总承包方式承接工程,不论该工程是否实行分包,均可作为其施工总承包业绩考核。
- 申请专业承包资质的,以企业依法单独承接的专业工程业绩考核。
- 主项资质等级不能低于辅项资质等级,必须得先升主项然后升辅项资质。
- 满足多项技术指标的单位工程,只作为一项指标考核。
企业办理建筑资质失败的原因还包括:
- 施工单位或企业自身资金的问题:建筑资质根据类型不一样,需要的注册资金也不一样,如果企业注册资金不足,需要去增资,可能导致无法通过审批。
- 施工企业人员数量或者质量没有达标。
- 社保问题:现在的社保全国联网,社保问题也很容易导致资质审核不通过。
现在办理建筑资质的流程和要求
办理建筑资质证公司的流程和要求如下:
- 确定公司类型:建筑公司可以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种类型,在办理建筑资质证之前,必须先确定公司所属的类型。
- 注册资金:不同类型的公司在注册资金方面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施工总承包资质和部分专业承包资质对注册资金的要求比较高,而劳务分包资质则对注册资金的要求较低。
- 人员要求:不同类型的公司在人员方面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申请施工总承包和部分专业承包资质的公司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证明材料等。
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