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冒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的含义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国家对于一些重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资格许可,只有获得该许可证的企业,才被允许生产特定的工业产品。而冒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就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自身未合法取得相应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故意使用其他企业合法的生产许可证号,或者伪造一个看似合法的生产许可证号用于自己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活动。
从行为表现上看,例如,有的企业完全没有生产能力或者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却在产品包装、宣传资料或者交易过程中使用他人的生产许可证号,让消费者误以为其产品是经过合法许可生产的。还有的可能会对合法的生产许可证号进行篡改,部分修改其中的数字、字母等信息后用于自己的产品,企图蒙混过关。
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市场的诚信原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它不仅损害了合法持证企业的利益,也对消费者的权益构成潜在威胁,因为冒用许可证号生产的产品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监管和检验,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二、冒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的法律后果
(一)行政处罚方面
罚款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相关规定,企业冒用他人的生产许可证证书、生产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行为会受到罚款处罚。如果从轻处罚,处以9000元以下罚款;一般情况下,处以9000元以上2万1千元以下罚款;从重的话,则处以2万1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这一罚款制度的设定是为了对冒用行为进行经济上的惩戒,让违法企业承担相应的经济成本,从而起到威慑作用。
责令改正
- 除了罚款之外,监管部门还会责令冒用企业改正其违法行为。这包括停止使用冒用的生产许可证号,消除已经造成的不良影响等。例如,要求企业召回已经使用冒用许可证号进行标识的产品,重新进行符合规定的生产标识或者包装等工作。
(二)民事责任方面
对合法企业的损害赔偿
- 冒用行为可能会对合法持证企业造成多方面的损害。例如,在市场竞争中,冒用者可能会凭借冒用的许可证号获取原本属于合法企业的市场份额、商业机会等。合法企业有权要求冒用者赔偿因冒用行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包括销售额的减少、品牌形象受损后的修复费用等。
对消费者的赔偿责任
- 如果冒用许可证号生产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给消费者造成了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冒用者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消费者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冒用者赔偿医疗费(在人身伤害情况下)、财产损失修复费用、因产品问题导致的其他合理支出等。
(三)刑事处罚方面
- 如果冒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的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还将面临刑事处罚。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冒用行为可能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相关联。如果冒用许可证号生产的产品属于伪劣产品,并且达到了相应的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如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等刑罚。
三、如何防范冒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
(一)企业自身防范措施
加强内部管理
-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在生产许可证相关文件和标识的管理方面。例如,指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负责生产许可证号的保管、使用和监督。对生产许可证号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等制定明确的规定,防止内部人员误操作或者恶意冒用。同时,定期对内部的生产许可相关管理工作进行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提高防伪技术
- 在生产许可证号的标识方面,企业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防伪技术。例如,使用特殊的印刷工艺,如激光防伪印刷、水印防伪等,使许可证号难以被伪造。还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如二维码技术,将生产许可证号与产品的其他信息(如生产批次、质量检验信息等)进行关联,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查询产品的合法性和详细信息,这样既方便了消费者验证,也增加了冒用的难度。
(二)消费者防范措施
增强识别能力
- 消费者应该提高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的认识和识别能力。了解不同产品生产许可证号的基本格式和查询方式。例如,在中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一般由数字和字母组成,在购买产品时,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生产许可证号是否清晰、完整,是否存在篡改或者伪造的迹象。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
- 尽量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购买产品,如大型商场、正规超市、品牌专卖店等。这些渠道通常对所销售产品的合法性有一定的审核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购买到冒用生产许可证号生产的产品。而且正规渠道在售后服务等方面也更有保障,如果发现购买的产品存在生产许可证号冒用等问题,可以更方便地进行退换货或者投诉维权。
(三)监管部门防范措施
加强市场监管
- 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工业产品市场的日常监管力度。增加对生产企业、销售场所的检查频率和范围,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出现冒用生产许可证号的产品领域(如一些高利润、低门槛的工业产品)进行重点监管。在检查过程中,不仅要查看生产许可证号的表面使用情况,还要深入核实企业的生产资质、生产流程等是否与许可证号所对应的要求相符。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 监管部门可以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信息共享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及时更新和发布合法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范围、有效期等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收集和公示冒用生产许可证号的违法企业名单。这样既方便企业之间互相监督,也便于消费者和其他社会主体查询验证,提高整个社会对生产许可证号冒用行为的防范能力。
四、冒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的案例
(一)成都XX商贸有限公司销售冒用他人厂名案例
- 在2019年2月的以案释法典型案例中,成都XX商贸有限公司存在销售冒用他人厂名的行为。但冒用他人厂名往往与冒用生产许可证号等质量标识行为存在关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伪造产品产地的,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一定比例的罚款等处罚措施。这一案例表明在市场交易中,一些企业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可能会采取冒用他人标识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南京某管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假冒管材案例
- 在2017 - 2018年的案例中,公元集团永高股份有限公司举报南京地区有多家管材经营部销售假冒其品牌的系列管材。经调查,南京某管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制假窝点,该公司正在生产假冒“公元”PVC、PPR管材和“ ”管件,现场查获涉嫌假冒他人厂名、厂址的管材、管件产品等。虽然没有明确提及冒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但在生产假冒产品过程中,极有可能涉及到冒用生产许可证号等合法生产标识的行为。这一案例体现了制假售假行为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在查处假冒他人厂名、厂址等行为时,也应该关注是否存在冒用生产许可证号的情况,以全面打击违法生产经营活动。
五、发现冒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如何举报
确定举报受理部门
- 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规定,举报由被举报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如果是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和通过自建网站、其他网络服务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举报,由其住所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举报,由其实际经营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处理。例如,如果发现本地一家企业冒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可以向当地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如果是网络平台上的企业,则按照其住所地或者实际经营地对应的市场监管部门进行举报。
准备举报材料
- 举报人应当提供涉嫌违反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具体线索,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在举报冒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号时,应尽量提供详细的证据材料,如产品的包装(显示冒用许可证号部分)、购买凭证(如果有购买行为)、能够证明冒用行为存在的照片、视频等资料。如果知道被举报企业的名称、地址等基本信息也要一并提供,以便监管部门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调查处理。
举报方式
- 可以通过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接收投诉举报的互联网、电话、传真、邮寄地址、窗口等渠道进行举报。例如,很多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都设有专门的投诉举报电话“12315”,可以拨打该电话进行举报。按照网站上的举报指引进行在线举报,或者将相关举报材料邮寄到指定的地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