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4-10-25 09:53:49
5900
内容摘要:古建筑文物修缮资质取消的相关政策政策调整与通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文物保发〔2021〕30...
政策调整与通知
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关于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文物保发〔2021〕30号)。通知指出,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总体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有关要求,深化文物保护领域“放管服”改革,促进文物保护行业健康发展,对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包括勘察设计资质、施工资质、监理资质)进行改革。
调整资质等级: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监理资质由甲、乙、丙三级调整为甲、乙两级;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由一、二、三级调整为一、二两级。
调整资质标准:对现行《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中关于资质标准的部分内容进行调整。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中,“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不少于3人”调整为“文物保护工程责任设计师不少于2人”,并删除第十七条。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中,“文物保护工程责任工程师不少于3人”调整为“文物保护工程责任工程师不少于2人”,“具有10名以上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调整为“具有8名以上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并删除第十九条。
《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试行)》中,“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不少于3人”调整为“文物保护工程责任监理师不少于2人”,并删除第十八条。
优化资质审批服务:文物保护工程甲、一级资质审批机关为国家文物局,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文物保护工程乙、二级资质审批机关为省级文物行政部门。
优化市场准入:三级工程(即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迁移工程、重建工程),其承担单位取消资质限定要求,鼓励具有文物保护专业能力和从业经验的单位参与。
促进市场竞争与行业发展
古建筑文物修缮资质取消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取消资质限定要求,使得更多具有文物保护专业能力和从业经验的单位能够参与到三级工程中,这有助于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工程质量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这一改革也促使行业内的企业更加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品牌建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资质取消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例如,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具备足够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单位参与工程,从而影响文物保护的效果和质量。因此,需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保障文物保护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文物的安全。
加强监管与人员培养
在古建筑文物修缮资质取消后,国家文物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持放管结合,开展资质改革实施情况评估,加大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力度。抽查省级文物行政部门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工作,对违规审批行为严肃处理。完善全国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数据库。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和“互联网+监管”模式,加强资质单位日常监管,及时处理相关投诉举报。净化文物保护工程领域市场环境,加大对围标、串标、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强化事后责任追究,对负有文物保护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责任的单位、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加大专业人员培养力度: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推动考试常态化。编制印发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教材。推进文物修复领域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制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鼓励专业机构针对各类文物保护工程从业人员开展培训,提升行业人员专业能力。
健全信用体系:依托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数据库和在线管理系统,构建资质资格信用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资质资格信用大数据查询系统,面向全社会开放。强化信用信息在文物保护工程各环节的应用。建立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国际经验与借鉴
关于其他国家古建筑文物修缮资质管理情况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各国对于古建筑文物修缮都非常重视,通常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来规范修缮工作。
例如,一些国家会对从事古建筑修缮的企业和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对修缮工程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以实际案例探讨改革影响
在古建筑文物修缮领域,有许多实际案例可以用来分析资质取消带来的影响。例如,在《2021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在“土木建筑”大类中“建筑设计”类设置了“古建筑修缮”这一专业,由“古建筑修缮与仿建”更名为“古建筑修缮”。这一变化反映了教育领域对于古建筑修缮人才培养的重视和调整。
又如,自故宫博物院收回大高玄殿古建筑群产权后,先期启动了乾元阁修缮保护计划,在修缮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
古建筑专家刘大可在关于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工程问题的探讨中,也提到了当前修缮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管理体制、传统工艺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上一篇:古建筑工程资质整转方案
下一篇:古建筑文物设计资质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