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食品生产许可证归属
一、OEM的概念及在食品生产中的含义
OEM是英文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的缩写,指一家厂家根据另一家厂商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和产品配件,亦称为定牌生产或授权贴牌生产。在食品行业中,OEM模式就是一家食品生产企业(代加工企业)按照另一家企业(委托方)的要求生产食品,产品贴上委托方的品牌标识进行销售。
二、生产许可证的归属原则
根据《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4号公布),食品生产许可实行一企一证原则,即同一个食品生产者从事食品生产活动,应当取得一个食品生产许可证。在OEM模式下,实际进行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企业(代加工企业)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这是因为代加工企业是食品生产的实际执行者,承担着生产环节中的食品安全责任,包括生产环境的控制、生产工艺的执行、原材料的采购与使用等方面的管理,所以生产许可证是归属于代加工企业的。例如,一家小型食品厂接受一家大型品牌企业的委托生产饼干,那么这家小型食品厂必须拥有合法有效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才能进行生产。
三、特殊情况与注意事项
委托方的责任与要求
- 虽然生产许可证归属于代加工企业,但委托方也并非毫无责任。委托方需要确保所选择的代加工企业具备合法的生产资质,包括有效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委托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委托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生产者生产”。这意味着委托方有义务对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情况进行审查。
许可证范围的匹配
- 代加工企业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所涵盖的产品范围必须与所代工生产的食品种类相匹配。例如,如果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只允许生产糕点类食品,就不能接受委托生产乳制品。这是为了确保代加工企业在其具备生产能力和资质的范围内进行生产,保障食品安全。
OEM食品许可证使用规定
一、遵循一企一证原则下的使用
食品生产许可实行一企一证原则。对于OEM模式下的代加工企业,其食品生产许可证是自身合法从事食品生产活动的重要凭证。代加工企业只能在许可证规定的生产范围、生产条件等要求下进行生产操作。例如,许可证上规定的生产车间布局、生产设备、人员资质等要求都必须严格遵守。如果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规定其生产车间为特定的清洁等级,那么在为委托方生产食品时,该车间必须保持相应的清洁标准。
二、委托生产中的使用规定
双方合同约定
- 在OEM模式下,委托方和代加工企业之间通常会签订详细的委托生产合同。合同中会明确涉及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使用相关条款,例如代加工企业需要向委托方提供生产许可证的副本或相关证明文件,以证明其具备合法的生产资质。同时,合同也可能规定委托方有权对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标识要求
- 生产出来的OEM食品在标识方面也有规定。虽然产品贴的是委托方的品牌,但在产品包装上也需要按照相关法规标注代加工企业的信息,包括企业名称、地址等,这间接体现了生产许可证的归属。例如,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相关标准,代加工企业的名称和地址是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这有助于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等情况时能够追溯到生产源头,而生产源头的合法性是基于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证。
质量控制关联
- 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证使用与产品质量控制密切相关。代加工企业必须按照生产许可证的要求,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到成品检验等环节都要符合相关标准。委托方也会依据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证所代表的生产能力和质量保障水平,对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自身品牌的要求。
三、变更与延续中的规定
变更规定
- 如果代加工企业的生产条件、生产范围等发生变更,影响到生产许可证的相关内容,那么必须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要求,及时向相关部门申请变更。例如,如果代加工企业增加了新的生产车间或者新的食品生产种类,就需要对生产许可证进行变更申请。在变更期间,企业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暂停或调整生产活动,以确保生产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延续规定
- 生产许可证有一定的有效期,到期前代加工企业需要申请延续。在延续申请过程中,企业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审查内容包括生产条件是否仍然符合要求、是否有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情况等。如果代加工企业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有良好的生产记录,并且生产条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且仍然符合要求,那么一般会顺利获得延续。
OEM食品生产许可相关法规
一、《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的核心规定
许可的基本原则
- 《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4号公布)明确了食品生产许可的基本原则,如依法、公开、公平、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这些原则贯穿于OEM食品生产许可的整个过程。例如,在代加工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时,相关部门必须依法进行审查,不能有歧视性对待,并且要公开审查的标准和流程,方便企业申请。
一企一证原则
- 如前面所述,一企一证原则是食品生产许可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确保了每个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包括OEM模式中的代加工企业)都有唯一对应的生产许可证,便于管理和监督。同时,这也要求代加工企业对自身的生产活动全面负责,不能以委托方的要求为借口违反生产许可证的规定。
分类许可依据
-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食品的风险程度,结合食品原料、生产工艺等因素,对食品生产实施分类许可。对于OEM模式下的代加工企业,其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也遵循这一分类许可依据。例如,高风险的食品(如乳制品、肉制品等)生产企业在申请生产许可证时,会面临更严格的审查标准,包括生产环境、设备、人员资质等方面的要求。代加工企业如果接受高风险食品的委托生产,就必须满足这些严格的要求才能获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
二、《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22版)》的规范
审查的内容与方式
- 《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22版)》规定了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包括申请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对于OEM模式下的代加工企业申请生产许可证,申请材料审查要审查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符合性;现场核查要审查申请材料与实际状况的一致性、生产条件的符合性。例如,代加工企业在申请生产许可证时,需要提交生产设备清单、人员资质证明等申请材料,相关部门会审查这些材料是否完整、规范并且符合要求。同时,现场核查人员会到企业生产现场检查生产设备是否与清单一致、生产环境是否符合标准等。
通则与细则的结合使用
- 该通则应当与相应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结合使用。对于未列入《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和无审查细则的食品品种,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办法》和本通则的相关要求,结合类似食品的审查细则和产品执行标准制定审查方案(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除外),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审查。这对于OEM模式下涉及特殊食品或新型食品的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审查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如果被纳入OEM生产,相关部门在审查时就需要按照上述规定进行操作。
三、其他相关法规的协同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
-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为食品生产许可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它们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包括OEM模式中的委托方和代加工企业的责任。例如,在食品安全标准的遵守、食品召回制度等方面,无论是委托方还是代加工企业都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如果代加工企业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仅代加工企业要承担责任,委托方也可能因为对代加工企业的选择和监督不力而承担相应责任。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标准法规
- 这些标准法规在OEM食品的标识方面起到规范作用。如前面提到的,在OEM食品的包装上需要标注代加工企业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这是基于《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的要求。这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也便于在出现问题时进行追溯和监管。
不同类型OEM食品生产许可证情况
一、普通食品的OEM生产许可证
申请与审批特点
- 对于普通食品的OEM生产,代加工企业在申请生产许可证时,需要按照《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规的要求,根据自身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人员资质等情况进行申请。例如,一家代加工面包的企业,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供面包生产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料混合、发酵、烘焙等环节的详细说明,以及生产设备(如搅拌机、烤箱等)的相关信息,还有从事面包生产的人员健康证明、专业技术资质等材料。审批部门会根据这些材料以及现场核查情况,判断企业是否具备生产面包的能力和条件,从而决定是否发放生产许可证。
生产范围的界定
- 普通食品的生产范围在生产许可证上有明确界定。代加工企业只能在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生产。例如,如果生产许可证上注明的生产范围是糕点类(包括面包、蛋糕等),那么企业就不能生产肉制品。并且,企业在接受委托生产时,委托方的产品必须在代加工企业生产许可证的生产范围之内。
风险管控与监督重点
- 普通食品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仍然需要进行风险管控。在OEM生产中,代加工企业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交叉污染等问题。相关部门的监督重点包括生产环境的卫生状况、生产设备的清洁与维护、人员的操作规范等。例如,在面包生产中,要防止面粉等原料受到污染,烤箱等设备要定期清洁,操作人员要遵守卫生规范。
二、特殊食品(如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等)的OEM生产许可证
特殊要求的法规依据
- 特殊食品由于其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如婴幼儿配方食品针对婴幼儿这一特殊脆弱群体),在生产许可方面有更为严格的法规要求。例如,《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对特殊食品的生产许可有专门的规定,并且在审查细则上也更为细致。对于保健食品,需要有明确的保健功能声称依据,生产企业要具备相应的研发能力和质量控制体系;对于婴幼儿配方食品,在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质量检测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
申请与审批的严格性
- 代加工特殊食品的企业在申请生产许可证时,面临更严格的审查。除了满足普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提供更多关于特殊食品生产的专项材料。例如,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的代加工企业,需要提供原料供应商的详细资质证明、产品研发报告、营养成分检测方法等材料。审批部门在现场核查时,也会对生产环境的洁净度、生产设备的先进性和精准性等方面进行更严格的检查。
质量保障与追溯体系
- 特殊食品的质量保障至关重要。在OEM生产中,代加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从原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可追溯。例如,在保健食品的生产中,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追溯体系迅速定位问题环节,是原料问题、生产环节问题还是包装环节问题等。同时,委托方也会对代加工企业的质量保障和追溯体系进行严格监督,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
三、高风险食品(如肉制品、乳制品等)的OEM生产许可证
高风险因素与法规应对
- 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属于高风险食品,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变质等风险。相关法规针对这些高风险因素制定了严格的生产许可要求。例如,在生产环境方面,要求有更高的清洁标准和卫生防护措施;在生产设备方面,需要具备先进的杀菌、保鲜等功能设备;在人员资质方面,要求有经过专业培训、具备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员。
申请与审批的关键环节
- 代加工高风险食品的企业在申请生产许可证时,关键环节的审查更为严格。以乳制品为例,企业需要提供奶源供应的详细情况,包括奶源基地的卫生状况、奶牛的健康状况等。在审批过程中,现场核查会重点检查生产车间的无菌环境、乳制品加工设备的清洗消毒程序、成品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流程等。
持续监督与风险防控
- 对于高风险食品的OEM生产,相关部门会进行持续监督。代加工企业自身也要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例如,肉制品生产企业要对原料肉的进行严格把控,防止病肉、注水肉等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环节;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加工温度、时间等参数,防止微生物滋生。同时,企业要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生产风险。
OEM食品许可证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普通食品OEM生产许可证相关案例
案例详情
- 有一家小型食品企业A,主要生产休闲食品,如薯片、坚果等。企业A拥有合法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范围涵盖了薯类和坚果类休闲食品。一家大型连锁超市B想要推出自有品牌的休闲食品,于是与企业A达成OEM合作协议,委托企业A生产自有品牌的薯片。在这个案例中,企业A作为代加工企业,其生产许可证的生产范围包含了薯片生产,所以能够合法地接受委托进行生产。
合规性分析
- 从生产许可证的角度来看,企业A的行为是合规的。企业A遵循了一企一证原则,拥有合法有效的生产许可证。其生产许可证的生产范围与委托生产的产品(薯片)相匹配。在生产过程中,企业A按照生产许可证的要求,保持生产环境的卫生,对原材料(土豆、食用油等)进行质量控制,使用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如切片机、油炸机等)进行生产。同时,在产品包装上,按照相关法规标注了企业A的名称和地址等信息,体现了生产许可证的归属。
经验与启示
- 这个案例给其他企业的启示是,在普通食品的OEM生产中,代加工企业要确保自身生产许可证的合法性和生产范围的适用性。委托方也要对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许可证进行仔细审查,确保产品的合法生产。双方在合同中要明确生产许可证相关的权利和义务,如代加工企业有义务向委托方提供生产许可证副本等,以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案例二:特殊食品OEM生产许可证相关案例
案例详情
- 某保健食品企业C,拥有丰富的保健食品研发和生产经验,持有合法的特殊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范围包括某类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胶囊产品。一家新兴的健康管理公司D想要进入保健食品市场,但缺乏生产能力,于是与企业C签订OEM合作协议,委托企业C生产一款针对改善睡眠的保健胶囊。
合规性分析
- 企业C在这个案例中是合规的。在申请生产许可证时,企业C按照特殊食品生产许可的要求,提供了产品研发依据,证明其保健功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生产过程中,企业C严格按照生产许可证的规定,对原料的采购进行严格筛选,确保原料符合保健食品的质量要求。其生产环境符合特殊食品生产的洁净度标准,生产设备能够精确控制胶囊的生产工艺参数。在产品标识方面,除了标注委托方健康管理公司D的品牌信息外,也按照规定标注了企业C的名称、地址等信息,体现了生产许可证的归属。
经验与启示
- 对于特殊食品的OEM生产,这个案例表明代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强大的研发和质量控制能力。委托方在选择代加工企业时,不能仅仅关注价格等因素,更要重视代加工企业的生产资质和质量保障能力。同时,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要密切配合,确保产品符合特殊食品的相关法规要求,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三、案例三:高风险食品OEM生产许可证相关案例
案例详情
- 乳制品企业E是一家大型企业,拥有完善的乳制品生产设施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持有合法的高风险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范围包括液态奶、奶粉等乳制品。一家新成立的食品企业F想要推出自己品牌的奶粉产品,但自身没有生产能力,于是与企业E签订OEM合作协议,委托企业E生产奶粉。
合规性分析
- 企业E在这个案例中是合规的。在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和维护方面,企业E在奶源供应上有严格的管控措施,其奶源来自经过严格筛选和检测的奶牛养殖场。在生产车间,保持高度的清洁和无菌环境,生产设备具备先进的杀菌、浓缩、干燥等功能,能够确保奶粉的质量和安全。在人员方面,企业E的员工都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乳制品生产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产品包装上,按照规定标注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