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4-10-09 08:47:52
3978
内容摘要:建筑业资质管理制度的定 作用建筑业资质管理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设工程质...
建筑业资质管理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加强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建筑业企业的资质进行分类、评定、审批和监管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其主要作用包括:
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通过对企业资质的审查,确保具备相应技术、人员、设备和管理能力的企业参与工程建设,从而降低工程质量和安全风险。
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确企业的准入门槛,防止不具备条件的企业无序竞争,维护市场的公平和有序。
促进企业发展:资质等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品牌优势,激励企业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保障公共利益:确保建筑工程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如环保、节能、抗震等。
1984年,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如今仍停留在分级分类的资质管理阶段。在中国,资质是建筑市场的“入场券”,企业必须拥有相应资质才能从事特定的建筑活动。
而美日英等国家的管理模式各有特点:
美国:注重市场的优胜劣汰,通过激烈的竞争促使承包商提升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
日本:对承包商采用许可制度,将建筑业分为28个小类,企业进入每个行业分类都需获得相应许可证,且对许可证数量没有限制。
与国外相比,中国资质管理模式存在一些缺陷,如管理模式和措施相对单一等。
为贯彻落实相关改革精神,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
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
精简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大幅压减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如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由593项减至245项。
放宽准入限制,激发企业活力:精简企业资质审批条件,放宽资金、人员、业绩、技术装备等指标要求。
下放审批权限,方便企业办事:开展企业资质审批权下放试点。
这些改革旨在推动建筑业强化“优胜劣汰”趋势,促进有实力、讲信用的企业发展。
办理建筑业资质一般需要以下流程:
准备营业执照:建筑企业须先注册公司,领到营业执照,登录建委网站,注册企业用户。
填写信息,收集材料,整理卷宗:按照资质的等级标准,准备好相应技术人员的资料,如建造师、工程师、技术工人等。
上报市建管所:企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建筑业管理部门提交资质申请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区建筑业管理部门初审合格后报市建管处。
公示:市建管处对资质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核准范围的资质进行公示,无异议的则予以核准报省建管局备案并等待领取资质证书;对于省级核准范围的资质,由市建管处将资质申请材料上报省建设厅。
不同等级和类型的资质,其办理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施工总承包资质序列特级资质、一级资质及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等由特定部门许可。
为规范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监管措施。
加大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和“互联网+监管”模式,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完善企业资质审批权力运行和制约监督机制,严格审批程序,强化对审批工作人员、资质审查专家的廉政教育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追责机制。推进企业资质智能化审批,实现审批工作全程留痕,切实防止发生企业资质审批违法违纪行为。
上一篇:建筑业资质服务业资质区别
下一篇:建筑业资质管理系统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