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无生产资质的混凝土的法律风险
采购无生产资质的混凝土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严禁所有建设工程项目(含农村自建房)使用无资质企业生产的预拌混凝土。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予以取缔,并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例如,在某道路排水工程中,施工总承包公司与其子公司某混凝土企业签订供应合同,后经查该混凝土企业无相应资质,案件移交执法支队查处后,迅速对企业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企业停止合同履行,停止工程施工,并对混凝土部分工程质量进行检测。最终,对混凝土企业予以取缔,并处工程合同价款 2%的罚款;对施工总包公司处工程合同价款 %的罚款;聘请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核算总包公司和混凝土企业在该项目上的违法所得,并予以没收。
如何识别无生产资质的混凝土供应商
要识别无生产资质的混凝土供应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供应商分类:一般按供应商资质、公司实力、采购金额、风险大小、信用等将供应商分类为合格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不合格供应商、黑名单供应商。
- 合格供应商指经过资质审核通过、合作过的供应商,可直接用于项目建设、设备、施工以及服务的组织。
- 战略合作伙伴在行业靠前或知名企业,经审核和公司管理层认定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不合格供应商供应商提交注册信息后,资质审查未通过公司指定的标准要求,判定为不合格供应商。
- 黑名单供应商在采购或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严重违约等行为的供应商。
- 供应商评估与选择:供应商评分标准不同,但有些评价内容是相同的。在选择供应商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供给商是否遵守公司制定的供给商行为准则。
- 供给商是否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
- 供给商是否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意识。
- 供给商是否具备良好的质量改良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
- 供给商是否具备良好的运作流程、标准的企业行为准则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
- 供给商是否具有良好的企业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 供给商是否具有在规定的交货期内提供符合采购企业要求物料的能力。
- 供应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供应商考核最基本的指标,指标数据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免检率等。来料批次合格率=(合格来料批次/来料总批次)×100%;来料抽检缺陷率=(抽检缺陷总数/抽检样品总数)×100%;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总报废数(含在线生产时发现的)/来料总数】×100%;来料免检率=(来料免检的各类数/该供应商供应的产品总类数)×100%。
无生产资质的混凝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无生产资质的混凝土对工程质量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 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没有资质的企业一般专业技术人员不够,无法保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得到满足。
- 原材料未经验收:其采用的原料没经过工程验收,无论品质是否合格直接使用,可能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
- 不规范施工:例如随意加水会加大混凝土的水胶比,导致混凝土的最终强度降低;超高浇筑,延时振捣容易造成胀模、振捣不实形成空洞、露筋和蜂窝麻面;混凝土在工地等待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超时浇筑;养护太差会使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水化不充分,影响混凝土强度;拆模过早可能导致混凝土还没有终凝,影响结构强度。
处理采购到无生产资质混凝土的措施
如果采购到无生产资质的混凝土,应采取以下措施:
- 主管部门会责令整改,不整改的工程不准验收或不予备案。
- 对无资质生产预拌混凝土的企业或个人,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予以取缔,并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 对使用无资质预拌混凝土的建设工程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将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不良行为记录并依法进行查处。
行业内采购混凝土的资质要求和规范
在行业内采购混凝土,需要供应商具备相应的资质。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规定,混凝土工程是专业分包工程,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必须由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专业承包资质的生产企业供应。
例如屏山县宜江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征集年度商品混凝土材料的供应商时,就对供应商提出了明确的资质要求,包括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提供企业资质证书(预拌混凝土)、财务状况良好、有相关经营业绩证明、良好的履约信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