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资质评审谈话内容的重点和标准
检测资质评审谈话内容的重点和标准涵盖多个方面。对于检验检测机构的主体,需要明确其法律地位,如法人机构应依法登记,经营范围不得包含影响公正性的内容,其他组织也应依法登记,且登记信息与资质认定申请书一致并在有效期内。同时,法定代表人不担任最高管理者时要进行授权并明确法律责任。
、独立公正从业、履行社会责任和严守诚实信用。机构要独立于利益相关方,不受干扰因素影响,保证检验检测数据公正准确、可追溯。特别是从事检验检测以外活动的,应独立运作并消除风险。
在人员方面,机构与其人员的劳动关系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专业技术背景、工作经历、资质资格和技术能力要符合工作需要,报告授权签字人应具有相应职称或同等能力。
对于工作场所,要符合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包括固定、临时、可移动或多个地点的场所,且与申请书地址一致,具有完全使用权,能提供证明文件,如租用、借用场地期限不少于1年,同时工作环境及安全条件要符合活动要求。
在设备设施方面,应配备独立支配、性能符合要求的设备,对影响数据结果的设备实施检定、校准或核查,保证计量溯源性,使用标准物质也要满足溯源性要求,对检定、校准或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机构要建立管理体系,包括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作业指导书等,确保有效运行并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及相关要求。
常见的检测资质评审谈话流程
常见的检测资质评审谈话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 资质认定部门受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事项申请。
- 自行组织实施评审,或委托专业技术评价组织实施评审,并转交相关资料,如检验检测机构提交的申请书、质量和程序文件等。
- 组建评审组。
- 按照专业覆盖、随机选派或就近就便的原则,由1名组长、1名及以上评审员或者技术专家组成评审组。评审组成员在组长领导下独立开展评审活动,并对评审负责。
- 评审组长负责现场评审前的策划,包括审查文件、安排评审日程、向评审组成员分配任务、明确分工要求、提供评审背景信息、策划现场试验项目、准备现场评审记录表单、填写评审的前期准备记录以及评审前应当准备的其他事项等。
- 评审组长在评审员或者技术专家的配合下对检验检测机构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通过审查申请书及其他相关资料,对机构主体、人员、检验检测技术能力、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解,并依据评审准则及相应技术标准,对申请人的申报材料进行文件符合性审查,并予以初步评价。
- 开展现场评审。
- 评审组按照评审任务和分工,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全面审查,包括现场试验考核、检验检测能力确认等工作。
- 跟踪验证整改情况。
- 检验检测机构对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评审组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 评审资料汇总和上报。
- 评审组长负责评审资料的汇总和整理,及时向资质认定部门或者其委托的专业技术评价机构报告评审情况和以及报送评审资料。
有效的检测资质评审谈话技巧
有效的检测资质评审谈话技巧包括以下方面:
- 政策攻心法: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唤醒被谈话人的初心,向其宣讲宽严相济的政策,分化瓦解涉案人员,加快办案进程。但要注意政策教育要有的放矢,不能泛泛而谈,且政策要明确无误、可落到实处,不能“许愿”“打保票”,也不能利用政策搞变相诱供、骗供和逼供,
- 证据揭示法:在审查调查阶段,应珍惜每一份证据,非必要时不宜轻易使用关键证据,尤其是“炮弹”“底牌”。在适当的时候,通过揭示证据来突破被谈话人的心理防线,但要注意证据的使用要合法合规,不能违法取证或滥用证据。
检测资质评审谈话的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检测资质评审谈话的案例分析:
7月19日,某队邀请省建工检测专业委员会委员、建工检测资质评审专家朱小华老师为队属企业干部职工就地基基础施工与检测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等方面知识进行了授课。朱老师从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入手,通过分析近年来省内外多项典型案例,详细讲解了检测技术的发展、现场试验与管理、试验数据分析与报告编写以及资质认定等重难点内容并开展现场交流。
这场讲座及时、有效地为企业答疑解惑,解决了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一次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和积极尝试。
如何准备检测资质评审谈话
准备检测资质评审谈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管理要求准备:
- 成立资质认定机构:成立工作小组和领导小组,确定最高管理者,制定迎审工作统筹计划,确定检测业务范围,将质量管理体系要素职能分配到相关部门,赋予相应权限,法人代表发表公正性和独立性声明。
- 确定申请检测项目:根据实验室需求、技术能力和设备配备情况提出申请项目,复查换证单位统计复审和扩项项目数,规范填写申请项目,分类列出检测方法和标准,编制申请资质认定检测能力表。
- 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合理配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工作人员,确立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和授权签字人,配备监督人员和内审人员,明确其职责和能力要求。
-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重视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使其既满足评审要求准则,又符合实际情况,文件编制完成后进行试运行,对出现的问题予以纠 完善。
- 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制定内审计划,定期进行内部审核,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实施,保存审核记录。最高管理者组织管理评审,包括政策和程序适应性、内部审核结果、纠 预防措施、实验室比对能力验证结果、质量控制活动等方面,以确保体系持续有效和适应,并不断改进完善。
- 准备评审汇报材料:在评审首次会议上,最高管理者向评审组成员汇报实验室概况,包括机构简介、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申请认证技术能力领域及项目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仪器设备配置和评审准备情况等。
- 技术要求准备:
- 检测人员培训考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内审员培训,了解评审准则,明确职责,所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上岗前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保存考核记录以备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