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m/images/guwen1.png)
![顾问](/m/images/guwen2.png)
![顾问](/m/images/guwen3.png)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4-10-21 09:42:08
3961
内容摘要:维修行业取消资质的政策自 2019 年以来,维修行业的资质管理发生了重大变革。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相关规定,将机动车维修经营由“审批制...
自 2019 年以来,维修行业的资质管理发生了重大变革。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相关规定,将机动车维修经营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具体而言,经营者在依法向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后,向所在地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提交《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表》。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备案要求的,应当场或者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 5 日内一次性书面通知备案人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从事机动车维修连锁经营服务的,其机动车维修连锁经营企业总部应先完成备案,连锁经营服务网点可由总部向网点所在地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进行备案,备案经营项目应当在总部备案经营项目范围内。机动车生产、进口企业应当在新车型投放市场后六个月内,向社会公布其生产、进口机动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和工时定额,具体要求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的规定执行。“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修改为“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同时建立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县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认定,具体办法由交通运输部另行制定。
维修行业取消资质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降低了维修行业的准入门槛,减轻了经营者的负担,地方管理部门也不能随意行使行政许可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管理的放松,而是将管理重点转向了全程监管。要求机动车维修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开展维修业务,维修服务完成后应提供明细单作为车主追责依据,每个车主的维修档案都要保留纸质的三年以上,这对于推进整个维修诚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了对机动车维修行为的监管,对维修企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政府的处罚力度也会越来越大。建立了黑名单制度,充分发挥维修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推进维修诚信体系建设,让违法经营、不诚信经营的企业寸步难行,而技术水平好、服务规范创新意识强的维修经营者能够胜出。
维修行业取消资质后,市场迎来了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看似降低了维修经营行业的门槛,维修企业不再需要为了迎合维修资质购买无用设备,同时还能节省维修资质审批费用和审批手续。但另一方面,取消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审批,不等于取消行业管理,而是将行业管理从事前审批转向全程监管,无论是汽修厂还是快修快保,商家开店成本降低,存活难度却随着日益严苛的经营标准大大增加。随着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大力推行,依旧通过手写工单作业的汽修门店岌岌可危。同时,这一政策也推动了行业向高端业态发展,鼓励连锁经营,未来汽修行业将朝着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平台化方向发展。
面对维修行业取消资质的政策变化,相关企业和从业者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要严格按照标准开展维修业务,确保维修服务的质量和规范性。要重视维修档案的管理,如实记录并妥善保存相关信息。要加强内部管理,避免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以免受到严厉处罚。对于连锁经营企业,要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合理规划和布局,实现规模化发展。同时,要注重信用建设,建立良好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避免进入黑名单。要积极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监管的要求。
以工程造价行业为例,国务院印发通知,自 2021 年 7 月 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工程造价资质。这一政策的变化也给工程造价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目的是培育国内产业和专业人员,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外部壁垒。随着国内建筑业的成熟,工程咨询类资质取消在预料之中、情理之中,也标志着工程咨询市场的基本成熟。资质取消后,工程咨询类企业将向规模化、综合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各类企业进一步融合,边界越来越模糊。同时,社会资本和优秀企业将助力咨询企业向数字化、平台化方向发展,进行高质量业务建设。工程咨询类业务将会分层、分类,助力产业链的良性发展。造价工程师与工程咨询类的其他资格一样转为水平评价类将是大概率事件,将催生个人执业和自由职业者,个人执业能力将会得到强化,行业自律、信用评价新的壁垒会出现,社会信用机构、评级机构、保险机构都会关注和介入咨询业务。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