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职称证书办资质的相关规定
借职称证书办资质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资质至关重要,是其承接业务的必要条件。在办理资质时,人员职称占据关键地位。
- 职称要求:建筑职称一般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某些资质明确要求为中级以上职称。申请资质所需的职称应为建筑专业的人员职称。
- 工作年限与职称关系:本科毕业通常至少5年评中工,取得中级职称之后至少5年才能评高工,若取证时间不符合逻辑,需了解是否属于提前评审或破格评定,这种情况建议提供职称评审表。
- 职称评审部门:职称证书的评审部门多样,包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人才市场代评(需有人力资 社会保障部门的委托函及红章)、授权的单位审批(需查询发证单位是否被授权)、央企评的职称(需提供人力资源部门的委托函等文件)。
- 资质申报注意事项:在资质申报时,职称证书上的红章所在省市或工作单位,应与人员简历相应年度的工作单位一致;职称证书上的钢印应清晰可辨,且不能有遮挡物。
全国31省只有山东明确提出,职业资格证书可作为职称证书在资质申请、招投标时使用,其他省基本只提出在岗位和职称晋升中使用。例如,一建、一造、监理等对应工程师职称,二建、二造等对应助理工程师职称。
借职称证书办资质的风险和后果
借职称证书办资质存在诸多风险和严重后果。
- 对于房地产企业,可能面临证书被吊销,影响正常经营和发展;被追究法律责任,面临罚款、停业整顿等惩罚;信用受损,导致项目合作受阻、银行融资难度加大;造成经济损失,如承担停工、罚款等损失。
- 从法律层面看,借用资质属于违法行为。会被相关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建筑施工企业会被吊销资质证书。若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损失,出借方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职称证书挂靠存在风险,如挂靠之后资料用途难以约定和控制,挂靠时间难以把控,可能影响个人在行业内的发展。
- 对于建筑企业,出借资质可能导致承担违约责任,面临行政罚款、取消或降低资质的处罚,还可能在项目承包商不符合资质标准要求时,面临发包方的多种主张权利。
- 借用职业资格证书给别人帮资质申请,借用人和使用人都要承担连带法律责任。可能面临投标无效等处罚,风险包括证书费未给、证书未归还等。
借职称证书办资质对个人的影响
借职称证书办资质对个人的影响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 一般来说,如果本单位用不上,影响可能不大。但如果本单位需要且用得上,借给其他单位可能会影响在本单位的发展,甚至可能需要换单位。
- 职称证书对个人有诸多好处,如升职加薪,与工资福利和职务升迁挂钩;是职业规划的重要依据,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必备条件;有助于落户,部分城市拥有初级以上职称即可落户;可获得补贴,初级职称有技术津贴,中高级职称可申请更高额度的人才津贴;在退休金方面,但工资上涨时缴费多,退休后养老金也可能更多。
出借本人技术职称证书给别人公司作为资质存在风险,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等法律后果。
借职称证书办资质对企业的影响
借职称证书办资质对企业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 企业资质办理和升级、维护都需要具备职称的人才。没有人才无法申请资质,也无法维持资质的使用,一旦动态核查,资质很有可能会被吊销。资质升级需要更多数量、更高等级的职称人才。
- 项目招投标时,企业需要满足项目施工所相对数量的职称人才,否则无法进行招投标。大公司为了项目招投标,会催促人才去评职称。
职称对企业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 职称是企业实力资质的体现,人才和证书兼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招投标时,技术负责人通常要求具备高级工程师职称。
- 企业可从职称证书判断人才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经验,为招聘提供可靠依据,高层次人才还能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 建筑资质是企业创办的基本条件,企业提升资质需要具备中级职称的人才。
- 中级工程师职称可用于企业的资质升级和招投标。
借职称证书办资质的成功和失败案例
以下是一些借职称证书办资质的相关案例:
- 成功案例:济源公司增加专项资质建筑装饰乙级,通过配备相应的人员,遵循办理资质的流程,包括工商注册、购软件、配备人员并注册、准备上报资料、递交材料、审批等步骤,最终成功获得资质。
- 失败案例:
- 一家空调企业因某项资质证书不具备,放弃参与政府采购活动,或在投标中因证书未年审等问题导致投标失败。
-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晋升甲级资质审核中,13家企业因不满足相关要求,如职称存疑等而失败。
- 临床类主任医师小王因社保缴纳企业不具备聘任资格,落户申请被驳回;吴先生因学历不符合要求,通过计算机软考高级的居转户申请失败;李女士因职称与工作履历不匹配,落户上海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