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铺生产许可证号的申请途径
新店铺申请生产许可证号,因为不同行业的生产许可证申请部门和要求可能有所差异。例如食品行业,一般需要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申请。
以食品生产许可证为例,也可以到政务服务大厅的相关窗口线下提交申请材料。一些地方还提供了便民服务,如扫码获取申请资料和办理流程等,像澎湃新闻提到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办理可通过扫码实现免跑免问,清晰了解办理流程并获取申请资料和填表示例。
另外,如果是其他工业产品的生产许可证申请,也大多是向当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或者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同时,有些地方可能会有专门的企业服务平台或者政务服务热线,可以提供关于生产许可证号申请的咨询服务,帮助新店铺了解具体的申请途径。
新店铺生产许可证号的办理流程
准备申请资料
主体资格证明
- 例如企业法人、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以营业执照载明的主体作为申请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等申办食堂,以机关或者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社会团体登记证或者营业执照等载明的主体作为申请人。
场地相关材料
- 要提供生产经营场地使用证明或房产证明(书)。对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需要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平面图、详细的加工工艺简图、卫生设施设备布局图等。例如新建、改建、扩建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这些场地相关的材料是评估生产环境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依据。
人员相关材料
- 生产经营人员的有效健康证明是必要的,尤其是在食品等行业。同时,企业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也可能需要提供。例如在餐饮行业,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以确保食品安全。
产品相关材料
- 包括产品原料、配方、产品包装材料、标签说明书等。产品执行标准(GB或QB等),产品卫生检测结果报告及评价报告(近期报告最长不超过一定期限)也需要提供。如果是销售食品的店铺,所销售的食品可能还需要提供厂方卫生许可证及产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等。
提交申请
将准备好的申请资料提交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如果是线上申请,按照系统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资料;如果是线下申请,则将资料递交给政务服务大厅的相关窗口工作人员。
受理与审查
受理
- 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资料进行初步审查。如果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会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如果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权范围的,会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如果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单位补正资料后符合要求的可受理。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审查
- 可能会有书面审查和现场审查等环节。例如在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审查中,卫生监督机构会派出卫生监督员前往现场进行监督审查,提出卫生监督意见。对于一些特殊环节,如需要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许可期限内。审查人员会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对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人员资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以确定是否符合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条件。
决定与发证
决定
- 审查合格后,相关部门会作出许可决定。例如市卫生局在收到卫生许可申请资料后,会进行审核,符合发证条件的,签署审批发证意见;对不符合发证条件的,退回资料。
发证
- 发证工作人员根据审批意见,发放生产许可证给申请的新店铺。生产许可证可能是纸质证书,也可能是电子证书,电子证书与纸质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食品经营许可电子证书与纸质食品经营许可证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新店铺生产许可证号的相关规定
适用范围规定
食品行业
- 在食品经营方面,根据《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活动,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但也存在一些不需要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情形,如销售食用农产品、仅销售预包装食品(但需备案)、医疗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的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但向其销售的经营企业需取得许可或备案)、已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食品生产者在其生产加工场所或者通过网络销售其生产的食品等。如果新店铺从事的食品经营活动不在这些豁免范围内,就需要取得相应的生产经营许可证。
工业产品行业
- 对于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不同类型的工业产品有各自的产品目录和相关规定。例如一些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等重要指标的工业产品,如危险化学品、电线电缆等,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能进行生产和销售。相关规定会明确产品的定义、分类、生产工艺要求等,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主体责任规定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 食品生产经营者需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例如要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在食品生产过程中,要保证食品原料处理、加工、销售、贮存等环节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防止食品污染等情况发生。
产品质量主体责任
- 对于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要对产品质量负责。这包括按照规定的标准和工艺进行生产,保证产品的性能、安全等指标符合要求。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企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变更与延续规定
变更规定
- 如果新店铺在取得生产许可证后,发生了一些影响许可证内容的变化,如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生产地址、产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原发证部门提出变更申请。例如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内,现有工艺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设施、食品类别等事项发生变化,需要变更食品生产许可证载明的许可事项的,食品生产者应当在变化后10个工作日内向原发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
延续规定
- 生产许可证一般有有效期,在有效期届满前,企业需要按照规定申请延续。如果未能及时申请延续,许可证到期后将无法继续生产经营相关产品。
新店铺生产许可证号的获取条件
场所条件
食品生产场所
- 对于食品生产,食品原材料的处理以及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要与所生产的食品的种类和数量相适应,并且场所环境要清洁,远离有毒、危险的地方和其他污染源。例如生产糕点的车间,要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原料储存、加工制作、成品包装等环节,且车间周围不能有化工污染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
工业产品生产场所
- 工业产品生产场所要符合相应的安全、环保等要求。例如生产电子产品的厂房,要满足防静电、防火等安全要求,同时要符合当地的环保排放标准,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设备设施条件
食品生产设备设施
- 具有与所生产的食品品种和数量相适应的生产设备或设施,并配备了与之相适应的消毒、换衣、洗漱、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和处理废水、储存垃圾和废物的设备或设施。在保健食品生产过程中,如原料提取和纯化等前处理过程中,必须有相应的原料前处理设备或设施,以满足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工业产品生产设备设施
- 工业产品生产需要有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设备设施。例如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企业,需要有精密的加工设备、检测设备等,以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性能等指标符合要求。
人员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
- 要有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行业)或者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工业产品行业)。这些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处理和指导。例如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人员要熟悉食品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能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控制。
管理人员
- 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行业)或企业管理人员(工业产品行业)要具备管理能力,能够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例如食品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监督员工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管理制度条件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行业)
- 包括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记录、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例如企业要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要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管理,防止患有传染病的人员从事食品生产工作;要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查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等。
质量管理制度(工业产品行业)
- 包括原材料采购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检测、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制度。例如企业要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标准工艺进行操作,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检测,对客户反馈的产品质量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等。
新店铺生产许可证号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分类不准确问题
问题描述
- 在办理生产许可证时,尤其是食品生产许可,可能会遇到产品分类不准确的问题。由于新版的分类目录实施时间短,与过去的分类目录、导致部分企业在申请资料填报时容易出现分类错误。例如粮食加工企业在办理“食品生产许可”有关新办、变更、延续等业务过程中,“食品生产许可申请书”中产品类别的填报问题。
解决办法
- 企业要仔细研究最新的产品分类目录,对比自身产品的特性、生产工艺等,准确确定产品类别。如果对分类存在疑问,可以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咨询,或者参考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分类情况。
现场审核相关问题
问题描述
- 例如在申请食品生产许可时,企业不确定是否必须进行现场审核,以及审核当天是否必须生产等问题。另外,还有申证样品的批次、标签形式、包装要求等问题。
解决办法
- 针对是否需要现场审核建议与审核组确认,根据企业的情况而定,目前不强制审核当天必须生产,但申证前企业可以试生产,生产的产品标签上SC号空着进行全项送检及现场给审核老师查看等即可,试生产记录应妥善留存,以备审核组查验。对于应审产品,优选工艺简单的产品。申证样品的数量能满足申证送检、企业安全评估、现场审核查验等要求就行,样品的标签用A4打印或印刷皆可,但标签内容需符合标识要求(除了SC证号空着),并且需要有外包装及其相应资质材料。
标准执行问题
问题描述
- 产品标签执行标准和生产许可申请时提报的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想要变更执行标准,但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变更申请,导致标签标注的执行标准与申请生产许可时的标准不一致,这是不合规的行为。
解决办法
- 如SC证书上载明了执行标准,标签标注的执行标准应与申请生产许可时的标准(即SC证书上载明的执行标准)一致,如想执行其他标准,需进行执行标准变更申请。企业要及时关注标准的更新情况,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标准变更,确保产品标签和生产许可标准的一致性。
场所布局变更问题
问题描述
- 生产车间布局发生变化,如原有成品仓库外租,企业可能不清楚是否需要向监管部门备案。如果不备案,可能会在后期的日常监督检查、飞行检查中被提出不符合项,涉及食品安全隐患的可能导致停产整改。
解决办法
- 需要向监管部门备案。企业在提报SC材料时已经将车间布局图官网上传,如发生变化需及时向监管部门备案,以确保监管部门对企业生产布局的准确掌握,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