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过去,为了保障电梯生产的安全性和规范性,要求电梯的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许可证才能进行生产活动。
(一)“证照分离”改革背景下的政策转变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及国务院在全国推行“证照分离”改革的要求,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实施,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强特种设备监管,电梯生产许可证相关政策有了调整的趋势。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特种设备生产行政许可目录(征求意见稿)》,其中涉及电梯部分的规定表明:电梯安装改造不单独发许可证 。这一举措旨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市场活力的同时,也对电梯生产行业的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与其他政策协同保障电梯安全
在调整电梯生产许可证相关政策的同时,其他政策也在不断出台以保障电梯安全。比如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的《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方案(2023 - 2025年)》,旨在切实落实电梯生产、使用单位主体责任,集中整治非法电梯使用,大力支持老旧电梯更新改造,筑牢电梯质量安全基础;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实现乘客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100%全覆盖;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推进检验检测分离,持续改进维护保养模式等 。这表明虽然在电梯生产许可证方面有政策调整,但整体上对电梯安全的重视程度并未降低,而是通过多种方式来综合保障电梯从生产到使用全链条的安全。
二、取消电梯生产许可证可能带来的影响
取消电梯生产许可证会在多个方面对行业产生广泛的影响。
(一)对企业的影响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 对于电梯生产企业来说,取消单独的电梯生产许可证可能会减少企业在行政审批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以往获取许可证需要准备大量的材料、接受严格的审查流程,这一过程可能会耗费企业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例如,企业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对生产设备、技术人员资质、质量管理体系等进行整理和申报,而取消许可证后,企业可以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生产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提升等核心业务上 。
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 在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电梯生产领域。一方面,这会加剧市场竞争,促使现有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包括产品质量、价格优势、售后服务等方面。例如,一些小型企业可能会凭借创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更灵活的生产方式进入市场,对传统大型电梯生产企业形成挑战。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导致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出现,需要加强后续的监管措施来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
企业发展战略调整
- 企业可能会根据新的政策环境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一些企业可能会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以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例如,加大对电梯智能化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力度。而另一些企业可能会寻求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扩大规模,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对行业监管的影响
监管重点的转移
- 以往的电梯生产许可证制度下,监管部门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具备生产资质。取消许可证后,监管重点将更多地转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标准执行等方面。例如,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电梯生产原材料的质量检测、生产工艺的合规性检查等。这就要求监管部门调整监管思路和方式,采用更加科学、细致的监管手段。
监管难度增加
- 随着可能更多企业进入市场,监管的范围和难度都会相应增加。监管部门需要对更多的企业进行监管,确保它们都能按照相关安全标准进行生产。而且,需要及时发现和纠正,这对监管部门的人力、物力和监管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对消费者的影响
产品选择的多样化与风险
- 从积极方面看,更多企业进入市场可能会带来更多类型、功能和价格层次的电梯产品供消费者选择。例如,一些创新型企业可能会推出更适合特定场所(如老旧小区改造)的小型电梯或者具有特殊功能(如更高效的紧急救援功能)的电梯。消费者也可能面临产品质量风险。由于市场上产品质量可能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择电梯产品时需要更加谨慎,需要更多地了解产品的质量认证、企业信誉等方面的信息。
电梯安全保障的担忧与期望
- 消费者可能会对取消生产许可证后的电梯安全保障产生担忧。他们可能会担心新进入市场的企业生产的电梯是否安全可靠,电梯的维护保养是否能够得到保障等。但同时,消费者也期望监管部门能够加强监管,确保市场上的电梯产品都能满足安全标准,并且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三、其他国家在电梯生产许可证方面的情况
不同国家由于其经济发展水平、监管体系和产业发展状况的不同,在电梯生产许可证方面有着不同的政策和做法。
(一)美国的电梯生产监管
法规体系
- 美国对电梯生产有着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例如,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制定了一系列的电梯标准,如ASME A17系列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等各个环节。但企业必须遵循这些严格的标准进行生产活动。如果企业想要将产品投入市场,需要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并且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
监管模式
- 美国的电梯监管主要由各州政府负责,各州在遵循联邦基本安全要求的基础上,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法规和标准。这种分散式的监管模式使得监管更加贴近地方实际情况,但也可能会导致不同州之间在监管标准上存在一定差异。在生产环节,监管部门主要通过对生产企业的定期检查、对产品的抽检等方式来确保电梯生产符合标准。
(二)欧洲国家的电梯生产监管
欧盟统一标准下的情况
- 在欧盟国家,电梯生产受到欧盟统一标准的约束。例如,欧洲标准EN 81系列标准是电梯生产的重要依据。欧盟内的电梯生产企业需要按照这些标准进行生产,并且产品需要获得CE认证标志才能在欧盟市场内流通。CE认证标志表明产品符合欧盟相关指令的基本要求,包括安全、健康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各国执行的差异
- 虽然有欧盟统一标准,但各个成员国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一些国家可能会在欧盟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更为严格的国内标准或者补充规定。例如,德国在电梯生产监管方面,除了遵循欧盟标准外,还以其严谨的工业标准体系对电梯生产企业提出更高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在监管方面,欧洲国家也会采用不同的方式,
(三)日本的电梯生产监管
严格的技术标准
- 日本对电梯生产有着严格的技术标准。日本电梯工业协会(JECA)等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标准,这些标准对电梯的技术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有着详细的规定。例如,在电梯的抗震性能方面,由于日本处于地震多发地带,其电梯生产标准中对抗震设计和制造有着独特的要求。
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结合
- 日本的电梯生产监管模式强调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符合标准。政府监管部门则会对企业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同时也会对市场上的电梯产品进行抽检。如果发现企业存在不符合标准的生产行为,会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
四、电梯生产许可证取消后的监管措施
取消电梯生产许可证后,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措施来保障电梯生产的安全和质量。
(一)强化生产过程监管
生产标准的严格执行
- 监管部门要确保电梯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的相关生产标准。例如,对于电梯的关键部件如曳引机、轿厢、安全装置等的生产,要按照规定的材料、工艺和质量检测标准进行。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生产企业的生产流程、原材料采购记录、质量检测报告等方式来监督企业执行标准的情况。
生产环节的抽检制度
- 建立生产环节的抽检制度,对电梯生产企业的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检。抽检内容可以包括产品的性能指标、安全功能等方面。例如,抽检电梯的制动性能、轿厢的承载能力等是否符合标准。如果发现抽检不合格的产品,要对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罚,并要求企业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整改或者召回。
(二)加强企业资质管理
企业生产条件的审查
- 虽然取消了单独的生产许可证,但仍需对企业的生产条件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企业的生产设备是否满足生产要求、技术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等。例如,企业是否具备先进的数控机床用于电梯零部件的加工,技术人员是否具有相关的专业证书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企业是否建立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等。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 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对电梯生产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和评价。对于遵守生产标准、产品质量可靠的企业给予良好的信用评价,在政策扶持、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优惠。而对于存在违规生产行为、产品质量问题较多的企业,降低其信用等级,并进行公示。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如增加检查频率、限制参与政府项目投标等。
(三)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标识管理与信息记录
- 要求电梯生产企业对生产的电梯产品进行标识管理,每台电梯都要有唯一的标识,并且在产品上标注生产企业名称、生产日期、产品型号等重要信息。同时,企业要建立产品信息记录系统,记录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包括原材料、生产工艺参数、质量检测结果等。这样在电梯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产品标识和信息记录快速追溯到生产环节,找出问题根源。
追溯机制的运行与监督
- 监管部门要对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的运行进行监督,确保企业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标识管理和信息记录。在电梯发生安全事故或者质量问题时,能够及时启动追溯机制,准确找到责任企业和问题所在。如果企业未能按照要求建立或运行追溯体系,要对企业进行处罚,促使企业重视产品质量追溯工作。
五、电梯生产许可证取消后的行业反应
电梯生产许可证取消这一政策举措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的反应。
(一)企业的不同态度
大型企业的谨慎乐观
- 对于大型电梯生产企业来说,一方面他们对自身的技术实力、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信心。他们认为取消生产许可证虽然会带来更多竞争,但也为他们拓展业务、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机会。例如,大型企业可以凭借其品牌优势、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吸引更多客户。另一方面,他们也对可能出现的市场秩序混乱表示担忧,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加强监管,防止一些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扰乱市场。
小型企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 小型企业看到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取消生产许可证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使得他们有机会进入电梯生产领域。一些小型企业可能具有创新的技术或者灵活的经营模式,他们希望能够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崭露头角。他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资金不足、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市场认可度低等。他们需要在提升产品质量、建立品牌形象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二)行业协会的积极应对
规范行业标准的推动
- 行业协会在电梯生产许可证取消后积极发挥作用,推动行业标准的规范。例如,通过组织企业制定更加细致、严格的行业自律标准,弥补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监管空白。行业协会可以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对电梯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性能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标准,引导企业按照高标准进行生产。
企业间交流与合作的促进
- 行业协会积极促进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组织企业之间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分享生产经验、新技术研发成果等。同时,也推动企业之间的合作,例如在原材料采购、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以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和监管要求。
(三)用户和社会的关注焦点
安全保障的疑虑与期望
- 用户和社会大众最关注的仍然是电梯的安全保障问题。在电梯生产许可证取消后,他们对电梯生产企业的生产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疑虑。他们期望监管部门能够加强监管,确保市场上的电梯产品安全可靠。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把电梯安全放在首位。
市场健康发展的期待
- 社会也期待电梯生产行业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能够健康发展。希望看到企业之间通过公平竞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并且希望在电梯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生产到使用到维护保养,都能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以满足社会对电梯日益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