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问](/m/images/guwen1.png)
![顾问](/m/images/guwen2.png)
![顾问](/m/images/guwen3.png)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4-09-28 15:23:27
4504
内容摘要:建筑业资质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建筑业资质分配的原则和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依法合规原则:企业应依法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公司法...
建筑业资质分配的原则和标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依法合规原则:企业应依法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公司法人《营业执照》,这是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基础条件。
公平公正原则:在资质许可过程中,应确保所有企业在相同的规则和标准下进行申请和审批,避免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能力与业绩导向原则:重点考察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过往的工程业绩等,以确定其能够承担相应规模和类型的工程项目。
分类分级原则: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和规模,将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如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施工劳务资质等,每个类别和等级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动态管理原则:对企业的资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核查,以确保其在获得资质后仍能持续满足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如果企业不再满足资质条件,将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
建筑业资质主要包括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施工劳务资质。其分配方式如下:
施工总承包资质:一般分为四个等级,包括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例如,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电力工程等10项资质设为一级、二级、三级;通信工程、机电工程等资质设置为一级、二级、三级。
专业承包资质:通常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级、二级、三级。如桥梁工程、输变电工程、古建筑工程、钢结构工程等。但也有部分专业承包资质设为一级、二级,如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海洋石油工程等。
施工劳务资质:不分类别与等级。
建筑业资质分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政策法规变化: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对资质分配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资质改革政策的推进,可能会导致资质类别、等级的调整,以及审批条件的变化。
市场竞争状况: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会影响企业获取资质的难度和意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可能更积极地争取更高等级的资质以提升竞争力。
企业自身实力:包括企业的资金状况、技术人员配备、工程业绩、管理水平等。实力较强的企业通常更容易获得更高等级和更多类别的资质。
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对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这也会影响资质的分配。
社会信用体系:企业的信用状况在资质审批和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信用良好的企业可能在资质分配中获得优势。
与国外相比,
日本:对承包商采用许可制度,将建筑业分为28个小类,企业每进入一个行业分类,都需获得该行业分类的许可证。许可证分为普通许可证和特殊许可证,且有明确的有效期和申请条件。
美国:各州都有立法、执法权,对承包商分类明确,多数州对建筑公司不实行分级资质管理,主要依靠保险公司对不同档次的建筑公司所提供保险金额不同进行市场调节。
新加坡:有承包商注册体系和许可执照体系,对承包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在评定承包商的资质等级时,主要从资金情况、人员情况及历史记录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始于1984年,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参照前苏联模式,如今仍停留在分级分类的资质管理阶段。资质成为建筑市场的“入场券”,关系到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与能力。
为了优化建筑业资质分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精简资质类别:大幅压减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市场准入门槛。
放宽准入限制:重点考虑放宽资金、人员、业绩、技术装备等指标要求,激发企业活力。
下放审批权限:除最高等级综合资质和需跨部门审批的资质外,将其他等级资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方便企业办事。
优化审批服务:加快推行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全面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提升审批的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审批后动态监管力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强化个人职业资格管理,建立个人执业责任保险制度,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完善招投标制度:优化调整招标条件设置,引导建设单位更多从企业实力、技术力量、管理经验等方面选择企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