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4-09-24 09:33:13
2938
内容摘要:全国建筑资质改革的背景和目的背景:但随着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市场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资质管理制度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例如,资...
背景:
但随着建筑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市场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的资质管理制度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例如,资质标准未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能力和实力,存在造假申报资质的现象,大批名不副实的企业充斥建筑市场,破坏了竞争环境。同时,资质申请过程繁琐,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专业类别设置过多,制约了企业经营。
目的:
为了解决建筑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障工程质量安全。通过改革,简化资质类别和等级,放宽准入限制,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招投标制度,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精简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
大幅压减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改革后,现有的593项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将压减至245项。例如,工程勘察资质由26项压减为7项,设计资质由395项压减为156项,施工资质由138项压减为61项,监理资质由34项压减为21项,压减幅度为59%。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资质只设甲级或不分等级)。
工程勘察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将4类专业资质及劳务资质整合为3类专业资质,综合资质不分等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
工程设计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将21类行业资质整合为14类行业资质,将151类专业资质、8类专项资质、3类事务所资质整合为70类专业和事务所资质。综合资质、事务所资质不分等级,行业资质、专业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资质只设甲级)。
施工资质:将10类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调整为施工综合资质,可承担各行业、各等级施工总承包业务;保留12类施工总承包资质,将民航工程的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施工总承包资质,将36类专业承包资质整合为18类,将施工劳务企业资质改为专业作业资质,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综合资质和专业作业资质不分等级,施工总承包资质、专业承包资质等级原则上压减为甲、乙两级(部分专业承包资质不分等级),其中,施工总承包甲级资质在本行业内承揽业务规模不受限制。
工程监理资质:保留综合资质,取消专业资质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公路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农林工程资质,保留其余10类专业资质,取消事务所资质。综合资质不分等级,专业资质等级压减为甲、乙两级。
放宽准入限制,激发企业活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企业资质标准,大幅精简审批条件,放宽对企业资金、主要人员、工程业绩和技术装备等的考核要求。适当放宽部分资质承揽业务规模上限,多个资质合并的,新资质承揽业务范围相应扩大至整合前各资质许可范围内的业务,尽量减少政府对建筑市场微观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下放审批权限,方便企业办事:
进一步加大放权力度,选择工作基础较好的地方和部分资质类别,开展企业资质审批权下放试点,将除综合资质外的其他等级资质,下放至省级及以下有关主管部门审批(其中,涉及公路、水运、水利、通信、铁路、民航等资质的审批权限由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方便企业就近办理。企业资质全国通用,严禁各行业、各地区设置限制性措施,严厉查处变相设置市场准入壁垒,违规限制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承揽业务等行为,维护统一规范的建筑市场。
优化审批服务,推行告知承诺制: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动企业资质审批事项线上办理,实行全程网上申报和审批,逐步推行电子资质证书,实现企业资质审批“一网通办”,并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公开发布企业资质信息。简化各类证明事项,凡是通过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可以获取的证明材料,一律不再要求企业提供。加快推行企业资质审批告知承诺制,进一步扩大告知承诺制使用范围,明确审批标准,逐步提升企业资质审批的规范化和便利化水平。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工程质量安全:
坚持放管结合,加大资质审批后的动态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和手段,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和“互联网+监管”模式,强化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落实,加大对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强化事后责任追究,对负有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责任的企业、人员依法严厉追究法律责任。
促进市场竞争公平化:
中小民营企业在建筑行业中占比较大,但长期徘徊在低端建筑市场。资质改革前,市场上形成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在招投标总承包工程时,仅凭资质就可以刷掉一大批中小企业。改革后,中小企业承揽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放宽,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市场竞争更加公平。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过去不少建筑企业深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例如广东某市交通部门涉嫌违法设置砂石渣土运输市场准入条件,限制外地运输企业进入本地市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出台,要求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
提升行业整体素质:
过去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制度不够成熟,存在资质造假、申报过程繁琐等问题,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也浪费了资源。资质改革将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身实力的提升,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优化资源配置:
改革前,专业类别设置过多,制约了企业经营,导致业主有意拆解工程,总包方与分包难以协调的现象。改革后,简化了资质类别和等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建筑行业的效率和效益。
实施进展:
《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工程勘察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新的资质标准尚未正式落地。
案例:
2014年11月,住建部将专业承包资质由60个压缩至36个。2015年,取消了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幕墙4个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2017年4月,正式取消园林绿化资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住建部正式印发《关于印发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数量由593项压减至245项。 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直接取消部分工程资质审批,其中包括工程造价、施工三级等资质。
大型企业: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新规定对人员的要求非常详细,包括相应的高级管理人才和基层现场管理人员,既要有专业的注册人员,又要有专业的技术工人。每个现场人员的管理岗位不能重复,一个人只能在一个资质下扮演一个角色,不能重复使用。企业要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认清形势,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才,摒弃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违法行为。
管理和维护资质管理中的各种软件系统:“四库一平台”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信用发布平台,包括企业数据库、人员数据库、项目数据库和信用数据库,相互连接,可凭身份证核对人员,凭单位名称核对人员,凭人员核对单位。它可以动态记录工程各方的主要市场和现场行为,有效实现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监管的联动。在建设部推广使用的“四库一平台”中,及时更新企业数据和报表是保持企业资质正常使用的必要条件。
积极应对主管部门的动态核查:在新标准下,建设部将企业资质管理考核由以往的申报考核和年度考核改为申报考核和动态考核相结合。建筑业主管部门定期对施工企业网上快报进行审核,并按不低于10%的比例对辖区内施工企业进行不定期现场核查。这种核查方法对企业保持资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始终确保现有资源满足自身资质标准的要求。
中小型企业:
从组织结构上做好施工分包工作:随着中小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大量涌现,今后单独承包工程一定会越来越困难。通过改制重组,可以取得高等级的资质,但如果想一步到位地进入工程总承包,希望是很小的。中小企业需要积极考虑加强合作,以便从组织架构上为施工分包做好准备。
提高企业净资产规模:盈利能力是企业的首要任务,在新的资质管理环境下,施工企业应做好内部管理与市场运作的衔接工作,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提高盈利能力,积累和扩大企业净资产规模,促进资质的更好提升。资质的提升也可以提高招投标管理的门槛,促进企业提高建筑生产能力,形成良性发展体系。
提高数据管理能力:数据管理是资质管理的基础。重视数据的积累不仅便于追溯施工环节,也便于二次业务变更的索赔。它还可以为企业积累业绩,证明企业的发展历程。由此可见,加强数据管理对建筑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上一篇:全国建筑企业特级资质集团
下一篇:全网最全建筑资质企业有哪些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