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4-08-27 08:57:20
4425
内容摘要:建筑企业资质历史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是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经历了多次...
建筑企业资质管理是中国建筑行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中国的建筑行业并没有实施严格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那时的资质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的合法性进行确认,而对企业自身的业绩、技术水平以及经营综合能力等并没有明确的要求。直到建筑行业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行业之后,才开始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其中包括实施企业资质管理。
在这个阶段,国家颁布了《建筑企业营业管理条例》,对建筑企业的登记注册、等级变更及营业范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同时,根据专业性要求,将建筑企业划分为房屋、土木工程建筑及设备安装、机械化建筑等几个方面。尽管这次变革只包括集体所有制的建筑企业,但它形成了企业资质管理的基础模型,为日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有效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初步建立阶段的基础上,中国又相继进行了三次资质管理改革。拓宽了企业资质管理的范围。最初的资质管理对象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建筑企业,经过不断的调整和改革,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土木工程、管道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扩建改建等领域。
根据专业类别的不同进行划分。起初,资质管理按照专业类别划分为两种,后来经过1989年的《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分类,将其分为了21类42个专业。随后,又添加了施工总承包商与专项施工企业两个类型,充分发挥出企业资质管理的引导作用,并对建筑企业发展的目标进行了明确。
在2001年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进行了修改,将建筑业资质管理分为建筑施工总承包、专项承包及劳务承包三类。其中,施工总承包分为13类,专项承包分为60类,并且允许企业申请其他资质,从而有利于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进入新时期,受建筑市场发展的影响,中国建筑行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也相应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减少了审批环节,对原来单一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及时的改变和调整,增设了营业税指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建筑行业的综合发展。
在这个阶段,建筑资质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压缩专业承包资质的数量,取消一些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取消对某些指标的考核,以及下放资质审批权限等。例如,2014年1月,住建部将专业承包资质由60个压缩至36个,并颁布新的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2015年取消了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幕墙4个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并简化了资质换证程序。2016年10月,开始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取消了除最低等级外的注册建造师、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持有岗位证书的现场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的指标考核。2017年4月正式取消园林绿化资质,6月拟删去对企业注册资本金、上缴营业税、企业经理、财务负责人、一级建造师数量、设计人员、工法数量、信息化等要求,9月则取消工程咨询、物业管理一级、地质勘查等资质,11月拟取消建筑施工劳务资质审批,设立专业作业企业资质。2020年7月发布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提出很多影响极大的改革意见。2021年6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国发〔2021〕7号)文,对相关资质的取消、合并提出了明确意见。
中国建筑企业资质管理的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最初的初步建立阶段,到后来的持续扩大与深化阶段,再到最新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的改革,每一步都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建筑行业管理的重视和不断优化的态度。通过这些改革,中国的建筑行业逐步形成了一个更加规范、公平和高效的市场环境,为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建筑企业资质包括什么
下一篇:建筑企业资质取消告知承诺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