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2-06-02 11:38:34
4472
内容摘要:老人情系苏州河,意外成了河道治理专家(《古专家情系苏州河治理》)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太初秋时节,上海大雨不断。9月2日中午,记者站在上海浦东张家浜的一座...
老人情系苏州河,意外成了河道治理专家
(《古专家情系苏州河治理》)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太
初秋时节,上海大雨不断。9月2日中午,记者站在上海浦东张家浜的一座桥上,俯瞰雨中的张家浜,但看到河水清澈,有人在雨中游泳,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嬉戏。20年前治理以来,张家浜保持了河水清澈,也打破了部分河道“晴天清水、雨天臭”的命运。
张家浜与浦东的生态形象
水体清澈通透,花木葱茏,沿岸商业星罗棋布。如今,张家浜不仅是上海浦东新区的一条生态景观河,也是浦东的生态形象,还是居民充满野趣的休闲娱乐场所。
站在张家浜河畔,张永太回忆起20年前的所见。
20年前,张家浜是远近闻名的垃圾河。沿河各类垃圾随意堆放,蚊蝇滋生,河道水体黑臭。当地居民说:“如果一只蟾蜍跳进去,20分钟后还不上来,那它肯定是(有毒的)死了。”
1999年12月,为迎接APEC会议,上海浦东新区启动张家浜水质治理,由张永泰及其团队负责实施。经过45天的治理,张家浜水质已达到国家地表水Ⅳ类标准。
上海佛信清大河治理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太,先后主持完成多项水污染治理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1997年至今,张永泰已经成功治理了271条河(湖),张家浜水质治理只是其中之一。
一不小心成了河道治理专家
对于河道治理,张永泰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1949年出生的他在业内积累了很高的威望。
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张永太坦言,自己“偶然进入河道治理领域,成了专家
“。
走上治河之路,与张永太的外地经历有关。
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横滨河也以脏臭闻名。经过4年多的治理,横滨河水质明显改善,河道干净整洁。横滨河的巨变,让在日本留学的张永太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河道治理技术,将来回国。
1997年,张永太终于迈出了河道治理的第一步。
今年,世界银行贷款200亿元支持上海治理苏州河。得知这一消息,上海人张永太难掩激动之情。
苏州河治理是我国第一个流域治理科研项目。1996年,上海市政府成立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开始实施一期工程,系统改善苏州河环境整治。至于如何管理,当时参与工程的各方人员找不到北。
1998年,张永太成立佛心河治理有限公司(上海佛心清大河治理有限公司前身),参与苏州河下游支流真如港的治理。为了摸清情况,张永太沿着真如口岸来来回回过了一个春节。
经过实地考察,张永太大胆提出“桃浦-真如港”作为苏州河水治理的自然绕行,通过东侧真如港泵闸控制引水排水,让两条支流在地球物理作用下自然循环改善水质,辅以生物格栅、曝气增氧设备、植物浮床、添加高效微生物菌剂等综合措施,达到治理目标。
历时3年8个月,苏州河支流真如港从根本上改变了黑臭状况。“经过净化处理,真如港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水质Ⅲ类标准,可直接灌溉或用于景观用水,已经适合鱼类生存。”张永太说。
通过苏州河支流真如港现场净化及旁路治理工程,张永太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佛新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后来被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张永太凭借苏州河综合治理关键技术研究,获得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年后,年逾古稀的张永太依然热爱苏州河治理。苏州河被上海人称为母亲河, 河穿城而过。流域内有木渎港、东郊泾、西丘江、走马塘、桃浦、真如港、彭月浦、新泾港、新茶浦等9条支流。目前,苏州河治理即将进入第四期。让苏州河水质达到张家浜水平,是苏州河两岸人民的期盼。自真如岗治理以来,张永太苦思冥想、反复尝试,20多年攻关,时刻准备拿出属于自己的专利秘密。他愿意承担起河道保姆的角色,用承包河湖管家模式,让河道生态系统实现自然平衡,使苏州河治理后不再反复,水质常年保持鱼飞虾跳、人游人游的状态。
经过治理,张家浜已成为上海浦东新区的一条生态景观河。图/郑志伟
把河流想象成一个生命体
把河水排干,后面用水泥封住,换成清水……
在张永太看来,常见的治理河道方式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治理后很难保持水质持久,主要原因是水泥抹灰切断了河床的生态联系。
人类要尊重自然,把河湖视为生命体,通过生态修复提高其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综合施策,流域治理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谈及河湖治理理念,张永太认为,要全流域协同治理,彻底修复全流域河湖生态系统,防止陷入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恶性循环。
将每一条河湖视为独立的生命体,意味着每一条河湖都有其特殊性,治理方案也必须是一河(湖)一策。
因治理苏州河而在业内小有名气后,2003年4月,张永太受有关部门邀请到北京参与什刹海水域治理。
作为北京市中心著名的湖泊系统,什刹海由西海、后海、前海组成。2001年夏季以来,什刹海绿藻暴发,大量水华漂浮在水层表面,严重影响旅游风光;
观,也使水变质发臭。
“因为缺水,什刹海像一个死水湖,几乎不流动。几百年来,各种沉积物在湖底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生态。湖底植物消失了,水下生态呈现荒漠化。”张永太回忆道。
与苏州河不同,北京什刹海水域污染成因复杂。治理难度之大,超出了张永太的想象。“当时,我曾为此犯过难,有过放弃的念头。”
在对什刹海下不同区域的污泥采样后,张永泰发现,即使在污染的极端环境中,依然有活的微生物存在。他找到了生态修复的关键,即培育和补种可用于水质治理的本土植物群。
通过微生物复种、增氧曝气、底泥处理等技术对水体和底泥进行净化。历时两年半,什刹海水质总体恢复,达到Ⅳ类水质,成功从“藻浊水”水体变为“草清水”水体。
张永太说,自己从来没有白白辛苦过。什刹海水处理成果被纳入国家863计划,技术成果论文被SCI采用并发表。
实践出真知。凭借20多年积累的河湖治理经验,张永太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也加深了对河湖治理理论的理解。“治河和治病人差不多,中医闻书,西医治表。”在他看来,要把河湖当作一个生命系统,综合施策“治本”,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期待河湖治理标准尽快建立
谈起河湖管理,张永太有说不完的话。
从黑臭水体治理、水体蓝藻水华防治、城乡河道水质改善、污染水域生态重建、富营养化湖泊治理、饮用水源减污,到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和水生态资源保护……
张永太珍藏着271个底泥样本,见证了他20年来成功治理的271个流域水体。在参与苏州河治理时,一家国外知名企业有意重金购买底泥样品,被张永泰断然拒绝。
他说
“我国幅员辽阔,环境复杂多样,水下生物千差万别,通过这些底泥样本,可以获取相关水域的流量、污染物、微生物等数据,这些数据也是国家战略资源。”
作为河道治理的专家和实践者,张永太见证了我国水源地治理的历程。4月,国家出台史上最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河道治理迎来机遇期。
河湖污染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比如河道整治后,晴天不黑臭、雨天不黑臭;一些城市虽然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覆盖率很高,但水体依然黑臭。这些问题,张永泰都克服了。
在张永太看来,河道治理缺乏相关标准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当前,当务之急是完善标准。”他建议,“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前,可以考虑先出台河道治理的企业标准甚至行业标准。”
除了标准缺失,张永太担心抗生素滥用带来的水污染。他呼吁有关部门站在百姓生命的高度,出台法律法规,禁止河湖乱用抗生素等有害物质。
(-《民生周刊》记者郑志伟)
上一篇:苏州公司注册哪种好
下一篇:苏州昆山内资公司注册办理哪家好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