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顾问1](https://www.haoshunjia.cn/m/images/guwen1.png)
![工商顾问2](https://www.haoshunjia.cn/m/images/guwen2.png)
![工商顾问3](https://www.haoshunjia.cn/m/images/guwen3.png)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2-05-26 14:23:21
4047
内容摘要: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实习生邹阿江沿着红星路南延线,紧邻成都科学城的鲁镇有一个“基金小镇”。8月28日,“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第三站走进天府国际基金小镇。206年6月26日,基金小镇正式开园。经...
封面新闻记者刘秋凤实习生邹阿江
沿着红星路南延线,紧邻成都科学城的鲁镇有一个“基金小镇”。8月28日,“行走自贸区”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第三站走进天府国际基金小镇。
206年6月26日,基金小镇正式开园。经过4年多的快速发展,基金小镇围绕集聚创投风投、构建生态圈、防控金融风险、服务实体产业等核心要素,迅速成长为全国排名第二的基金小镇。“创富天府”创新平台和五级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小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基金小镇主要分小镇已成功引进IDG资本、中金资本、渤海华美、中国创投、梅花创投、高榕资本、元盛创投、成都发展基金、国信新新基金、成都紫光产业基金、交子产业基金等相关机构650家。主要分镇管理的社会基金总规模达到5500亿元,注册基金规模达到1600亿元,成为西部最大的基金产业园。
“基金小镇实际上是成都基金行业的一个园区,其初衷是为了加快天府新区建设,发挥助力成都科学城发展、助推成都双创、助推新经济发展的作用。”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天府基金小镇的金融机构已经在成都投资了上百家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为成都实体经济发展、创新创业提供了一些资金支持。
据了解,作为全国首个投入运营的自贸区基金小镇,2017年4月,基金小镇伦敦联络处揭牌成立,落户伦敦金丝雀码头。2017年11月,基金小镇与全球最大的科技孵化器PNP达成战略合作。2019年12月,融信金融科技加速器新加坡办事处正式揭牌。此外,基金小镇积极拓展与卢森堡、以色列、德国、香港等地金融业的交流合作,联合工商银行国际部在成都积极推介Q
FLP在小城镇试点,力求在金融开放大潮中找准定位,服务区域发展。
成都基金小镇公司注册
7月26日,湖南长沙,湘江西岸,湘江基金小镇迎来第三个年头。就在半年前,坐落于此的湘江基金小镇一期全面建成交付,这是湖南省重点打造的金融平台。其所在的湘江新区是全国第12个、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
数据显示,位于湖南金融中心的湘江基金小镇已入驻机构263家,基金管理规模1747亿元。中基协备案信息显示,小城镇基金管理规模占42。湖南的5。
5月24日,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其使命重要而关键:“成为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承载区、集聚区,成为湖南乃至中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在湘江新区1200平方公里的版图上,湘江基金小镇只是一个小小的楔子,但这个楔子像杠杆一样撬动着一座城、一个省的创投生态,为科技、金融产业的参天大树提供了丰饶的土壤。
立足新区沃土,招商引资使命升级
回望湘江基金小镇,不得不提小镇的运营主体--湖南湘江新区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湘江国投最早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08年在长沙成立的“大河西先导区”(湘江新区前身)政府融资平台。长沙主城在湘江东岸,而河西当时还是一片广阔的待开发区域。因此,政府融资平台的主要任务是筹集资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我国过去城市建设的基本模式。
但如果只有基础设施而没有产业,新城就会变成“空城”。随着湘江新区的成立,此时政府融资平台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产业建设,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经研究决定,在湘江新区发起设立产业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基金是政府之举
业务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通过这些市场化机构多年积累的产业资源、人脉资源、认知资源,更有针对性地触达我们希望引进的目标企业。
从20年前,湘江新区财政连续5年投入30亿元,成立了总规模300亿元的产业基金。同时,设立湘江新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湘江国投前身)作为产业基金管理人。2017年,湘江新区金融中心拿出最好的地块,规划了唯一位于城市CBD的基金小镇,为引进的投资机构提供物理空间。
产业基金+基金小镇是湘江新区产业发展的新尝试,标志着传统政府城建模式和招商模式的转变。在这种转变下,政府的角色强调服务而不是管理。
见证湘江国投一路走来--从融资中心到资产公司,再到现在的湘江国投,湘江新区财政局副局长、湘江国投负责人吴国庆有一个体会,过去政府招商挖一家大公司,要动用大量土地资源、金融资源支持。然而,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并不需要这些。他们只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政务服务、便捷透明的行政审批。
对政府来说,引进这类公司的资源成本要低得多,但另一方面,政府必须转变观念,提供更细致的服务,否则他们会用脚投票。
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培育普惠金融生态
早在早前,国务院就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在国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实施战略。明确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金融服务可得性有效提升,人民群众金融服务获得感显著增强,金融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金融科技就是其中之一
这一重要内容成为全球金融创新的热点,2018年国内金融科技活力勃发。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成都等地相继推出金融科技,发布金融科技政策。为“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建设,打造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湘江新区将湖南金融中心发展定位为“科技普惠金融”。2018年5月23日,湘江新区正式发布《关于支持金融科技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对金融科技领域的单位和个人在登记结算、载体建设、企业融资、人才引进、研发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奖励,进一步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能力,加快湖南金融中心建设。这距离央行发布《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2019年8月)已有一年多时间。
小镇得到的是湖南金融中心核心地块,东临湘江,远眺橘子洲头,一路向西就是长沙CBD的文字裙楼和金融商圈。如果当时已出售土地,政府可获得大量卖地收入。做基金小镇牺牲短期效益的同时,实现了长远的产业集聚发展。基金小镇集聚的创投基金,是湘江新区筑巢引凤的先遣队。
起初,产业基金引入的子基金要落地湘江新区,需要政府提供配套服务,中基会、工商、税务等部门政策配合。为此,基金小镇提出“一站式服务”理念,以一揽子政策便利基金落地。政策完善后,镇里发现市场上其他基金、GP也有需求,更多不是政府出资的资金也来到镇里。此时,小镇形成了承载普惠金融的资金生态。
最新数据显示,湘江基金小镇已入驻机构263家,基金管理规模(含本地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异地注册基金产品)1747亿元。根据公开信息和管理规定,
该模式在全国60多个基金小镇中排名第八,外资项目385个,投资金额173亿元。
湘江新区以产业基金为引导,成功引进了酷娃机器人、美团B2B湖南总部、桑顿新能源、天际汽车、兴荣源、神思创信等技术创新力大、产业规模大的优质项目。挖掘培育远大住工、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视觉伟业等先进装备制造、人工智能领域本土优质企业。
政府直接投资和通过资本生态间接培育有得有失。政府直接投资更有效,引进一家大公司对经济有立竿见影的拉动作用;然而,基金小镇的生态打法慢,但更慢。
发展金融科技是湘江新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核心战略。这一方面是基于湖南传统金融业不发达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服务湖南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湘江新区发现,持牌金融机构数量已经饱和,增量一直很小。然而,因为害怕风险,落户湘江新区的金融机构无法将资金投向本地,大量流向省外。另一方面,湖南服务法人金融机构的金融科技公司超过300家,不少分布在北上广深。只有解决好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才能让湖南的金融资源留在湖南,支持湖南实体经济发展。
利用政府数据赋能,打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持牌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通道。湘江国投甚至“亲自出马,铺赛道、搭应用场景”,与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湘信融平台,共同在湖南落地业务。据了解,“融资需求登记、认证、发布”,不到3分钟,5天时间就拿到了农行湘江新区分行100万元信用贷款。这样的融资速度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湘信融”平台上,也让获得融资支持的长沙特锐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它的负责人赵星惊叹道:“真的是我
中小企业的“及时雨”!“湘信融”平台上线不到一年,平台已入驻银行、财务公司、风补资金等金融机构24家,发布融资产品70余个,入驻企业370余家,帮助企业获得各类金融机构授信总额超3亿元。
“三商”宏伟愿景为湘江国投未来铺平道路
因为有源头活水。湘江基金小镇虽然只是湘江西岸一平方公里的小楔子,却像一条精准的管道,疏通着湖南金融资源的“堰塞湖”。
这条管道既要打通省内财源,也要链接省外财源。前不久,湘江国投2019年通过产业基金投资湘江新区一家企业,分阶段完成新一轮近亿元融资。2019年7月,湘江国投产业基金子基金向该企业投资2亿元,新一轮融资的投资方为子基金GP管理的其他基金。
这个例子说明,湘江基金小镇其实是一条直达北上广深等知名基金集聚中心的高速路。
与此同时,湘江国投也在思考持续健康发展的使命。产业基金有期限,基金小镇没有期限,湘江国投也没有期限。湘江国投目前虽为国有独资企业,但承担着促进新区产业发展的政策任务。未来,湘江国投将成长为一家商业成功的公司。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其生命力。
2019年底,湘江基金小镇一期建成投用,湘江国投将总部迁至这里,这也标志着湘江国投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对于湘江国投在新时期的定位,一个“三商”的伟大愿景早已呈现。
第一项业务是国有资本出资人。湘江国投的初心使命是管理产业基金。2019年,其设立子公司湖南国创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创投资)负责投资业务。国创投资未来不仅是政府引导基金的管理人,更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投资机构。当然,人才队伍的培养还需要时间
吴。
第二个提供商是创新的服务集成商。主要指基金小镇园区的运营。湘江基金小镇不仅为基金提供办公场所,还拥有一站式基金服务。其中,基金小镇要作为资本对接高地、政府风控高地、金融知识培训高地。例如,4月30日,证监会、发改委联合发文推进REITs试点,基金小镇首次组织培训,探讨如何落地。
第三个业务是金融资源整合者。某种程度上,这是湘江国投最“重磅”的业务板块。从宏观层面看,湘江国投希望依托国有平台优势,解决当前市场金融资源配置不畅的问题。湘江国投的主要选择之一是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赋能银行,帮助银行解决风控问题,进而解决银行资金不足的问题,支持创新企业。为此,湘江国投一直在安全脱敏的基础上推动政府数据开放,为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
在这个过程中,湘江国投也会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企业要对接资本市场,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都要先来湘江国投;金融机构找项目、找客户,也可以找到我们,这个潜力是无限的。”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