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2-06-28 13:00:44
2743
内容摘要:(Mianchi党的建设)如何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河南的力量就在这里3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娄阳生在《人民日报》题为《努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文章中指出:“今天的河南...
(Mianchi党的建设)
如何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河南的力量就在这里
3月7日,河南省委书记娄阳生在《人民日报》题为《努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的文章中指出:“今天的河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地要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有特色的区域创新。
2月初,《河南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提出,河南省将构建以郑州都市圈为核心引擎和区域中心城市多极支撑的区域协同创新总体布局,培育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去年7月,在国家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应支持地方政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区域创新增长极。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河南决心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这是照亮河南未来30年发展的一件大事。河南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行动的信心,这是河南全体人民必须作出的历史选择。
资料:郑东新区管委会网站
01
一切都有痕迹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科技创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河南能否建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河南关注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湘青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基于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模式的战略任务和目标。
宋湘青表示,中国经济过去靠投资等要素拉动,但随着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投资等要素已不足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让技术创新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建立了短与短相结合、科技与企业相结合、内外协同的科技创新模式。
在河南十大战略中,“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位居前列。
图片:河南日报
1月初,河南省委书记娄阳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创新是发展的逻辑起点,是河南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的科技动力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用好科学省、人才战略,成立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着力建设国家创新中心、重要人才中心,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道路。
这一描述相当于对河南未来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按照这一思路,他提出了五个“一流”的实施方案,即着力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主体、聚集一流创新团队、打造一流创新体系、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根据该计划,河南省将重塑省级实验室体系。2021年,松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10个省级产业研究院和8个省级中试基地将投入使用。2022年,再安排一批省级实验室,约10个省级产业研究院和中试基地。
图片:河南日报
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支持龙头企业形成创新联合体。推进郑州大学、哈尔滨大学“双航母”建设,遴选7所高校、11个学科培养“双一流”第二梯队,依托现有理工科院校建设航空航天大学和交通大学。
为响应《河南省科技创新“十四”规划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2月22日,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在郑东新区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他说,中国将全力建设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努力在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河南要建设以郑州为中心的“全国区域段”建立技术创新中心的构想逐渐清晰起来。
02
对的时间,对的地点,对的人
在河南大学教授、中原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看来,一系列提升创新能力的重大举措正在逐步显现成效。随着这些理念的逐步落地,郑州都市圈将对以郑州为中心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地位有了明确的愿景和信心。
目前,中国拥有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3个科技创新中心和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粤港澳大湾区4个综合性国家科技中心。新五年规划中,河南将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这将在未来占据制高点。
耿明表示,经验表明,创新能力的提升没有国家的支持,如果能赋予国家区域科创中心功能,由国家密集布局的教育部直属高水平科研机构郑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直属高水平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设备及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要素集聚的平台,为河南创新能力的提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宋湘青认为,建立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天时、地利。希望国家尽快审定、检查、批准,促进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
03
郑州站直了
“在‘1+8’城市中,郑州科技创新实力最强。”河南省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表示,自2010年以来,由于郑州良好的工业基础和高新技术产业,郑州跻身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10个城市之列。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仪式门雕塑: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网站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郑州是中国中心城市中人口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新增人口主要来自于应届大学毕业生。青年是科技创新的最大主力军。根据二八定律,即人才队伍要达到一定的范围学位之后,20名优秀人才将涌现。现在郑州已经有了科技创新的人才基础,所以郑州科技创新充满了信心。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在技术创新方面占有绝对优势。郑州在全省集聚了46家高新技术企业、55项成果,带动了智能终端、智能装备制造、信息安全、智能传感器等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出货量占全球1/7,中铁装备主要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国内第一,正煤机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与装备供应商,超硬材料产品国内市场占比超过60……
现在,韩国的区域经济竞争已经逐渐转变为以中心城市为主导的经济界之间的竞争。”河南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高亚斌表示,近年来,郑州推出密集的人才、金融等政策,推动创新要素快速集聚,以郑州都市圈“1+8”城市为依托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在宋湘青看来,河南近年来在探索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提升方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如华中科技城、赋予智慧岛湖双代载体等,从项目角度看,从引进人才入手,通过金融支持、信用机制和制度等,逐步形成中原科创人才高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结合河南自身已经非常完善的产业结构和较大的规模经济,创造了国家中心区域科技创新的基地和条件。推动河南高质量、可持续、绿色发展,还需要有强大的科技创新中心。
04
“1+8”科技创新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
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于新安表示,都市区的这8个城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和产业基础。被纳入都市圈的城市可达性和互补性较强,未来城市将形成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相互促进的局面。
头条新闻河南商报记者了解郑州“1+8”都市圈合作伙伴各有优势,如洛阳装备制造;新乡新能源电池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焦作新材料、许昌动力装备产业、漯河食品产业……
资料:河南省政府网站
于新南认为,每个城市在不同的产业上都有自己的优势,未来科技创新上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将比过去更具有爆发力和加速发展潜力。
“郑州与周边县域之间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已经形成。”高亚斌说,郑州的多项科研成果,已经向周边的五指县、元阳县、玉石县等县辐射登陆。
未来,郑州“1+8”都市圈可以形成技术研发协同机制,协调和集聚全国各地的科研力量,赋能优势产业,加快科技创新速度。同时,科技成果可以向核心城市周边县域辐射,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县域科技创新,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05
创新生态,开放心态,敢于“冒险”
未来,郑州“1+8”都市圈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修复的缺点是什么?
“在大都市圈建立综合公共服务和更便利的交通环境,对吸引和流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高亚斌表示,此外,郑州已经与都市圈内的城市形成了快速交通联系,未来如何在都市圈内其他城市之间形成快速交通联系也值得关注。
河南商报记者郭定然摄
高亚斌认为,围绕河南省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等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具有一定优势的新兴产业,支持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打造一批具有原创性核心技术的世界知名龙头企业。
“从发展规律来看,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创新领袖的引领,但创新生态系统的中小规模仍在80左右企业。因此,创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系统非常重要。高亚斌表示,龙头企业可以聚焦行业,选择一批专业、优质、特色、创新、市场竞争优势突出的优质中小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科技型企业。通过引导资金、担保、流动资金、新科技金融产品等,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良好成长环境。
此外,创新发展要有更开放的心态和思维,在北京、上海、广州、江浙沪等地可以建立“创新飞地”,利用外部一流人才。
“合肥等地近年来在投资和项目吸引力方面表现突出。政府愿意投资项目并承担责任。戈雅宾说,各种退出机制的结合使资金得以转入新的行业,形成滚好顺佳式的增长。(中原人才工作)
上一篇:郑州注册公司去哪儿
下一篇:郑州注册公司如何选择类型
张总监 13826528954
限时领取创业礼包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