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5-04-23 09:10:08
1044
内容摘要:他人擅自使用专利注册公司的法律应对与权益保护策略一、专利权的法律属性与侵权行为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专利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专利权人享有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其专利的独占权,包括生产、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等行为。当第三方擅自将他人专利技术用于公司注册登记时,可能构成两种法律意义上的侵权行为:
直接专利侵权:若注册公司的核心业务涉及专利技术的实施(如生产专利产品),则构成专利法禁止的侵权行为。例如某科技公司使用他人授权的物联网通讯专利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并注册经营。
不正当竞争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擅自使用他人具有一定影响的商业标识(包括技术特征),可能造成市场混淆。典型案例显示,某企业将他人专利技术名称直接作为公司字号注册,导致消费者误认两者存在技术关联。
专利侵权认定需满足三个要件:专利权有效存续、被控技术方案落入保护范围、无合法实施事由。司法实践中,法院会通过技术特征比对,采用全面覆盖原则进行判定。如(2025)最高法知民终993号判决中,被告公司虽对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改动,仍被认定构成等同侵权。
1. 行政救济程序 权利人可依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条向地方知识产权局提交行政查处请求。需准备的材料包括:
行政机关可在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产品及违法所得,并可处违法所得四倍以下罚款。2025年广州知识产权局处理的某医疗器械专利侵权案中,执法部门现场查封价值300万元的侵权设备。
2. 民事诉讼程序 权利人可依据《专利法》第六十五条提起侵权诉讼,主张以下诉求:
赔偿金额计算可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解释》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计算方法。2025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某芯片专利案中,采纳侵权人财务账簿,判决赔偿金额达4700万元,创同类案件新高。
3. 刑事追责路径 对于恶意侵权且情节严重者(如非法经营数额25万元以上),可依据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追究刑事责任。2025年浙江某阀门专利侵权案中,主犯因重复侵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200万元。
1. 电子证据固定 通过区块链存证平台(如公证云)对侵权网站、杭州互联网法院在(2025)浙0192民初112号判决中,首次确认区块链存证的证据效力。
2. 市场调查取证 聘请专业调查机构收集以下证据:
3. 财务证据获取 通过申请诉前证据保全或法院调查令,调取侵权企业的纳税申报表、销售合同、银行流水等财务凭证。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某专利案件中,依据税务机关提供的增值税发票数据,准确计算出侵权获利达1800万元。
1. 专利监控机制建设
2. 专利布局优化
3. 合同风险管控
4. 登记备案制度运用
2025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26号指导性案例明确:将他人专利技术特征作为企业字号注册,足以导致公众误认的,构成不正当竞争。法院判令侵权企业更名并赔偿专利权人300万元。该判决确立了"技术特征使用"同样受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司法原则。
实务操作建议:
企业应建立包括专利预警、快速响应、协同处置的知识产权保护闭环系统。定期开展专利合规审计,必要时购买专利侵权责任保险(如平安产险推出的专利维权险,最高保额5000万元)。通过多维度布局和系统化应对,切实维护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
上一篇:个人注册哪类公司比较好
下一篇:安阳代理工商注册收费
张总监 13826528954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