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5-04-03 08:41:33
5913
内容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名称不仅是品牌形象的载体,更是法律权益的核心标识。然而,许多企业在经营中发现,自己合法注册的工商名称被他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名称不仅是品牌形象的载体,更是法律权益的核心标识。然而,许多企业在经营中发现,自己合法注册的工商名称被他人擅自使用,甚至用于不正当竞争。这种侵权行为不仅可能导致客户混淆,还会损害企业声誉,甚至引发法律纠纷。面对此类问题,企业应如何高效维权?本文从法律和实操层面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风险提示:工商名被冒用可能导致客户误判合作对象、品牌信誉受损、市场份额被抢占,甚至因侵权方的经营问题牵连自身商誉。
1. 确权:证明名称的合法归属
- 调取《企业营业执照》《商标注册证》等文件,确认自身对名称的专用权。
- 若企业名称已注册为商标,可进一步强化法律保护层级。
2. 取证:固定侵权事实
-线上取证:对侵权方的官网、电商平台店铺、社交媒体账号进行截图、录屏,保存链接和发布时间。
-线下取证:拍摄侵权方的实体门店招牌、宣传物料、产品包装等,必要时通过公证处固定证据。
-交易记录:收集侵权方以冒用名称签订合同、开具发票的凭证。
3. 关联性证明:提供企业名称知名度证据(如获奖记录、媒体报道、客户评价),证明侵权行为可能导致市场混淆。
1. 律师函警告:低成本震慑侵权方
通过律师向侵权方发送正式函件,要求立即停止使用名称、销毁侵权材料并公开道歉。此方式可快速施压,部分侵权者为避免诉讼会选择协商解决。
2. 行政投诉:借助监管部门高效处理
- 向侵权方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投诉,附上证据材料,请求依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责令其更名。
- 若涉及商标侵权,可向知识产权局申请行政查处,要求下架商品或关闭侵权链接。
3. 民事诉讼:索赔与彻底禁用的双重保障
- 起诉依据:援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禁止混淆行为)及《商标法》第五十七条(商标专用权保护)。
- 诉讼请求:包括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按实际损失或侵权获利计算)、消除影响等。
4. 平台举报:阻断线上侵权行为
某食品企业“XX斋”在地方市场经营十年后,发现外省某公司注册“XX斋食品有限公司”并生产同类产品。该企业迅速行动:
- 第一步:公证侵权方官网和产品包装证据,整理自身历年销售数据及品牌报道;
- 第二步: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同步起诉至法院;
- 第三步:在诉讼期间申请行为保全,要求侵权方暂停生产销售。
最终法院判决侵权方更名并赔偿80万元,企业通过多维度维权保住了市场地位。
工商名称是企业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被冒用绝非小事。通过法律手段果断反击,同时建立预防机制,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品牌价值。企业经营者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将维权行动纳入常态化管理,确保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据主动地位。
张总监 13826528954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