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5-04-02 08:37:48
3407
内容摘要:《谭谈交通》版权归属争议背后:谁在争夺这档国民级IP? 近年来,一档名为《谭谈交通》的普法节目意外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这档由成都...
《谭谈交通》版权归属争议背后:谁在争夺这档国民级IP?
近年来,一档名为《谭谈交通》的普法节目意外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这档由成都交警谭乔主持、以诙谐方式普及交通法规的节目,在停播多年后因短视频平台二次传播再度翻红。然而,伴随其流量暴增的是一场围绕版权归属的激烈争夺。究竟是谁注册了“谭谈交通”相关商标?这场纠纷背后又折射出怎样的行业痛点?
《谭谈交通》诞生于2005年,由成都市交管局与当地媒体联合制作。节目以真实交通执法为素材,主持人谭乔凭借幽默的语言风格和“人间观察”式的内容设计,让交通安全知识深入人心。2025年起,节目片段在B站、抖音等平台被重新剪辑传播,全网播放量突破百亿,谭乔本人也因此转型为自媒体创作者。
然而,2025年7月,一则“《谭谈交通》全面下架”的消息引发舆论哗然。成都游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版权方身份发起维权,指控谭乔及二次创作者侵犯其著作权,并要求平台下架相关内容。更令人意外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数据显示,“谭谈交通”商标已被成都游术成功注册,涵盖影视制作、广告营销等类别。这场纠纷的核心矛盾浮出水面:一档由公共机构制作的公益节目,版权为何落入民营企业之手?
成都游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仅50万元。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版权管理及文化传播,但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布局却异常活跃。除“谭谈交通”外,该公司还申请注册了数百件商标,涵盖“谭乔”“谭sir”等与节目强关联的名称,甚至包括“二仙桥”“成华大道”等节目经典梗。
值得关注的是,游术文化并非《谭谈交通》原始制作方。据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声明,该台于2016年将节目版权授权给另一家公司,后经多次转授权,游术文化在2025年获得独家维权权利。这一链条暴露出知识产权流转中的灰色地带:公益内容在脱离公共属性后,如何避免成为商业机构的牟利工具?
这场纠纷引发了法学界的激烈讨论。中国《著作权法》规定,职务作品版权一般归属作者或单位,但《谭谈交通》作为财政拨款制作的公益节目,其版权归属存在多重复杂性:
2025年,谭乔以“创作者身份”提起反诉,要求确认其参与者的著作权。此案被业界视为“新媒体时代职务作品确权第一案”,判决结果或将重新定义公共内容版权规则。
《谭谈交通》纠纷远超个案意义,暴露出内容产业深层矛盾,给从业者敲响警钟:
1. 版权意识亟待升级
二次创作虽为内容生态注入活力,但需警惕“无授权改编”风险。如某影视解说博主因使用《谭谈交通》素材被索赔万元,凸显“合理使用”原则的模糊地带。
2. 商标布局前置化
个人IP商业化过程中,商标注册需与内容产出同步。谭乔未能及时注册“谭sir”相关商标,导致其直播账号一度面临更名风险。
3. 公共IP管理机制缺失
据统计,全国超60%的政务新媒体内容存在版权管理真空。北京某区交警队的普法短视频被商业机构恶意抢注,维权成本高达制作经费的3倍。建立公共作品版权登记制度已成当务之急。
解决此类纠纷需多方协同创新:
《谭谈交通》版权之争的本质,是传统内容生产逻辑与数字时代规则的重构碰撞。当一档公益节目演变为价值数亿的流量IP时,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平衡公共利益、创作者权益与商业创新,已成为无法回避的课题。这场纠纷的最终解决,或将为中国内容产业树立一个里程碑式的新规则。
张总监 13826528954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