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好顺佳集团
2025-03-29 13:49:22
3521
内容摘要:古代帝王名号注册企业的法律边界与社会启示在当代商业社会中,企业名称的选择往往承载着文化符号与商业价值的双重意义。倘若明太祖朱元璋、...
古代帝王名号注册企业的法律边界与社会启示
在当代商业社会中,企业名称的选择往往承载着文化符号与商业价值的双重意义。倘若明太祖朱元璋、唐太宗李世民等历史人物“穿越”到现代注册公司,其姓名是否会被法律允许?这种假设性命题背后,折射出法律规范、历史文化与商业逻辑的深层碰撞。
中国古代帝王名号是封建皇权的核心象征。以秦始皇“嬴政”为例,其称谓不仅代表个体身份,更与“受命于天”的政权合法性深度绑定。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专制体系下,帝王名讳具有排他性禁忌,《唐律疏议》明确规定“诸犯宗庙讳者,徒三年”,私用御称可能招致灭族之祸。
当这种传统权力符号遭遇现代法治体系,《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构成首要约束。该法规第七条明确指出,企业名称不得含有“可能对公众造成欺骗或误解”的内容。若“康熙实业集团”宣称与清圣祖存在关联,则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关于禁止虚假宣传的规定。2025年浙江某企业因使用“始皇”作为字号,被市场监管部门认定违反《广告法》要求整改的案例,印证了法律对历史符号的规制逻辑。
从现行法律框架审视,帝王名号用于商业领域需跨越三重门槛:主体适格性审查要求申请者证明与历史人物存在法定关联,这在生物学与法律层面均难以实现;文化价值判定涉及《商标法》第十条对“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界定,如“纣王餐饮”可能因暴君形象传递负面价值导向;市场秩序维护则体现在《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三十二条,防止特定历史符号形成市场垄断认知。
司法实践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25年审理的“武曌”商标案具有典型意义。法院认定女皇武则天称谓属于“已故历史文化名人”,其姓名权虽随主体消亡而终止,但未经许可的商业使用仍可能损害公共利益,最终驳回注册申请。该判决确立了历史人物符号商业化使用的司法审查标准。
商业领域对历史IP的开发存在合法空间。河南某酒业公司成功注册“杜康”商标,关键在于其持续四十年的品牌经营已形成独立商誉,与历史人物形成区分度。文创企业“大秦帝国”通过附加原创图形标识,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建立现代品牌认知,这种“符号重构”策略成为合规转化的有效范式。
从监管趋势看,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修订的《企业名称争议处理办法》特别强调,对历史名人名称的使用应遵循“尊重史实、避免混淆”原则。这要求企业在文化传承与法律合规间寻找平衡点,既要挖掘历史IP的商业价值,又要规避虚假关联的法律风险。
当封建帝王的权力光环褪去,其姓名在现代商业社会的使用,实质上是文化符号资源再分配的过程。企业名称的法律规制不仅维护市场秩序,更承担着引导历史文化现代转化的社会责任。在法治框架下实现传统IP的创新性发展,或许才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
张总监 13826528954
所有服务
您的申请我们已经收到!
专属顾问会尽快与您联系,请保持电话畅通!